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其它 >

与严以修身的心得有关的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的其它

  严以修身 ,为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开出了良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与严以修身的心得有关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与严以修身的心得有关的范文一:

  “三严三实”要求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科学指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纪律的执行者、捍卫者和监督者,特殊的职责使命决定了必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以过硬作风,率先恪守、努力践行,争做表率。

  要坚定信念、严以修身。先后用“精神上的‘钙’”、“革命理想高于天”、“软骨病”、“金刚不坏之身”、“总开关”这样的词句,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忠诚卫士,最首要的就是在思想上对党忠诚,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要执纪为民、严以用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量源泉和目的所在。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纪检监察干部严以用权的关键就是要坚持秉公执纪、不辱使命,始终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讲情面、不徇私情,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执纪监督权,不搞特权、不搞选择执纪,决不以案谋私。

  要慎独慎微、严以律己。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立“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的观念,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对人民群众要心存敬畏、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行有所止。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心怀高尚的人生追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克己奉公、勤政廉政,自重而慎微、自省而慎思、自警而慎权、自励而慎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要实事求是、谋事要实。王岐山同志多次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基础工作,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作风正、工作实”。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讲真话、干实事、重实效,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政策、方法和举措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环扣一环地抓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事业,办一件成一件,一件接着一件干,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要敢于担当、创业要实。在执纪监督过程中,往往会直接面对尖锐的矛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阻扰,敢于担当、勇于直面矛盾的品质非常重要。纪检监察干部要始终保持疾恶如仇的凛然正气,在执纪办案中,做到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敢于碰硬、坚持真理,面对各种诱惑都能一身正气、不为所动,面对各种阻力和压力都能百折不挠、毫不退缩。

  要公道正派、做人要实。公道正派是纪检监察干部最重要的政治品质,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到思想正派、执纪公道,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行为正派、待人公道。做人要实,还要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以忍辱负重、甘为人梯的品性和宽厚待人、包容他人的胸襟,对待同事、对待工作、对待生活,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勇于修正错误,决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切实维护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与严以修身的心得有关的范文二:

  三严三实”是新常态下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之基。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干部,更应当以“三严三实”的要求为“反光镜”和“显微镜”,作为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严”字当头、“实”字为先,从“严”要求,“实”处着力,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人大干部。

  首先,要从严从实修身做人。人大机关作为权力机关、民意机关和监督机关,这就要求人大干部必须把严以律己作为立身之本、执政之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在精神上不缺钙,时刻严以律己,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依法履职过程中,坚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严格要求,干净干事,自觉当好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带头者,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的践行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坚持修身自重,时时处处想到自己是一名人大干部,要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坚持修身自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是不是符合人大干部的标准,是否符合党纪国法要求,时刻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约束自己。坚持修身自律,自觉坚守思想道德防线、廉洁从政底线、党纪国法红线,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争做严以律己的表率。

  其次,要从严从实依法用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享有监督权、选举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等职权。人大干部作为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者,应坚持党纪国法至上,始终心存敬畏,自觉遵守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依法依纪履好职、用好权,始终不渝地把严以用权、为民用权贯穿于履职的全过程,在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时,严守法律,遵守纪律,严格要求,不踏红线,不越职权,有权不“任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再次,要从严从实谋事创业。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从严从实做好人大各项工作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作为一名人大领导干部更应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自觉在服从大局下定位,主动在服务大局中作为,找准履职切入点,紧紧围绕事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掌握真实情况,改进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促进本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做出应有贡献。

  与严以修身的心得有关的范文三:

  习对全体党员提出要做到“三严三实”,“三严三实”的基础就是排在第一位的“严以修身”。这充分体现出习深谙中华传统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修、齐、治、平”的顺序和内容教育每个人成就自身的美好人格,建立为国为民的事功。

  那么,修身的基石是什么呢?是戒懒。

  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积一生所学、数十年人世之得为其后人立下遗嘱,非常平实,只有四条,其中一条就是“习劳则神钦”。他说“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曾国藩从道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到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去世当天都坚持记日记,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四年。

  我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13年里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就在这艰苦卓绝、纷繁复杂的环境里,毛泽东同志亲笔撰写了诸如《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一大批理论著作,使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也是古今政治家中勤政、勤于思考、勤于动笔的光辉典范。

  不论是古圣先贤还是历史伟人都将“勤”字贯穿一生。反观与“勤”相对立的“懒”,“懒”的根源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懒”这个字里。“懒”字是这样写的,竖心旁,过来一个结束的“束”,再加一个负责的“负”——心里结束了负责——就是“懒”。现在强力治理懒政、怠政就是要纠正一些人“心里结束了负责”。liuxue86.com我们共产党人向谁负责?很明确,向人民负责;怎么向人民负责?也很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完全明白了,懒政怠政、搞“自由落体”的本来面目是“不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

  习多次告诫全党,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久久为功、弛而不息地抓党的作风建设。这正是解决懒政怠政问题的根源所在。

  戒懒是每个共产党员必须的修养,如果我们心里不能时常提起“戒懒”的念头,那么我们就把党的纪律和规矩遵守好,用制度的强制力帮助我们树立“戒懒”的观念,正如古人说的“勉强固不是敬,能常勉强亦好”。这样戒懒则可以从“形而下”的身体被动,转化为“形而上”的思想自觉。

  “懒”在机关中的表现最为突出,也最为恶劣,因为基层一线不管怎样想偷懒,但“干与不干,工作就在那里”,有硬任务摆在那里(如征地拆迁、扶贫开发),是躲不过、推不掉的。机关中的“懒”显著表现为推诿、敷衍。不管什么工作只要一安排,第一反应就是讲困难、讲条件,找借口推掉,实在推不掉能拖就拖,最终敷衍了事。推掉工作腾出的大量时间不是用于理论学习,而是上网娱乐或干与工作无关的琐事。另一种表现就是长期在一个岗位待久了,终日悠悠泛泛,懒于学习新知识,懒于思考谋划,凭片段经验开展工作。有的同志甚至说出,“我在这里十多年了,再有十多年就退休了。”我们不禁想大声疾呼:还有十多年啊!金子般的十多年时间难道就这么“混”下去?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每个党员不祛除“懒”字病毒,我们党将面临很大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习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会上强调,要用全面从严治党化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这“四大危险”的头一个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什么是“精神懈怠”?说白了,就是“懒”!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戒掉懒字,真正做到“三严三实”,以“如救头燃”的紧迫感,以“马上就办”的精神,警醒起来、担当起来、行动起来,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所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2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