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

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数学学习方法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而设计的教学方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一

  一、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在初中数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本节课我们主要来探究勾股定理的由来。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多种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 界和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4. 掌握勾股定理,能够熟练地运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得 第三边.能根据一已知边和另两未知边的数量关系通过方程求未知两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推导的过程内容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内容以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本节的教学分为五步:

  情境引入——定理探索——定理应用——巩固练习— —课堂拓展的模式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作文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 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 解勾股定理的意义。

  梁明旭 五、教具学具 小黑板 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模型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如图,由 4 个边长为 a,b,c 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中间有一个 正方形的开口(图中阴影部分),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你发现了什么? 看 到 这 个 题目, 学 生 感 到 十 分 的熟悉, 这是七年级下册学习因式分解的时候见过的题目。学生们分组讨论, 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不久得出了答案。

  分析:因为整个图形是一个边长为 c 的正方形 所以 S 全=c2 也可以分割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S 全=4S 直角△+S 阴 =4×ab+(a-b)2 =2ab+a2-2ab+b2 = a2+b2 于是有 a2+b2=c2 得到了以上一个结论,此时不急于总结结论从而引出勾股定理,因为仅 仅一个题目不足以说明问题。

  于是提出“类似于上面的拼图问题,你们还记得多少。同学们于是分组 讨论,另一个类似的拼图问题。

  如图, 游 4 个边长分别 a,b,c 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不同的方法, 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分 析:因 为S全 = (a+b )2= a2+2ab +b2 S 全 =4× ab+ c2 =2ab+ c2 所以 a2+2ab+b2=2ab+ c2 所以 a2+b2=c2 【设计意图】本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学生按教师事先分好的小 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证法进行研究。每个小组有 4 名成员,位置相邻,便于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 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在集体学习 的基础上, 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学习交流,主要时将本组证法的思路 讲清, 同时同组同学可以补充或纠错。其他小组此时则通过聆听对他组的证法进 行学习。

  (二)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否一般的直角三角形都具有上述特征呢?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图:我们有 a2+b2=c2 教师在此基础上介绍“勾,股,弦”的含义,进行点题,结合直 角三角形,让学生从中体验勾股定理蕴含的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

  【设计意图】八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并能在探索的 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能在交流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故本段设 计遵循“构建主义”的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 景”,在此“情景”中,学生通过“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进行有效 学习。 (三)勾股定理简单的应用 1、例题精讲 如图 Rt△ABC ∠ACB=90。以三角形三边向 外作三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 S1,S2,S3,试探索 S1,S2,S3 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因为 Rt△ABC 中,∠ACB=900 所以 a2+b2=c2 (勾股定理) 因为 S1=b2,S2=a2,S3=c2 所以 S1+S2=S3 2、巩固练习(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2)求下列图中未知数 x,y,z 的值 3、拓展与延伸 (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3 和 4,则另一条边是 (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 3 和 4,则另一条边是 (3)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 3m,宽 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 过?为什么? (4)将梯子 AC 斜靠在墙上,BC 长为 2.16 米,梯子的长为 5.41 米。求梯 子上端 A 到墙的底端 B 的距离.(精确到 0.01 米) 【设计意图】课堂从广义上讲是开放的,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传授学生 必要的知识,更要打开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课后 去探索,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当今的网络社会,学生尤其要善于 在网上“淘金”,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网上学习必将成为未来的最为重要的学 习方式。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能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一个好的小结,不只是对课堂内容的简单回顾,还是对所用数 学思想、方法的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不仅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 数学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而且通过归纳反思,能有效地把握知识的脉搏,找到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对于学生主动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大有裨益,也让学生 从中学会感悟数学。

  八、课堂作业 书上第 47 页习题 2.1 1,2,3 【设计意图】巩固勾股定理,进一步体会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 学知识,用知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提倡课题学习(研究性学习),通过课题学 习与研究更多地把数学与社会生活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不同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较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个转变: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后,利用习题加以巩固, 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 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 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 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 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探索,获得成功!

  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109的例3,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程度好一些的班级,可以选讲例3.

  四、课堂引入

  1.复习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3.【探究】(教材P109的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P109下面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八年级数学教案设计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三个例题都是补充题,例1在的一组判断题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判定矩形的条件,老师们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地再增加一些判断的题目;例2是利用矩形知识进行计算;例3是一道矩形的判定题,三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综合应用矩形定义及判定等知识的.

  四、课堂引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下列各句判定矩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2)有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3)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4)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5)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 (×)

  (6)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7)对角线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8)一组邻边垂直,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9)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指出:

  (l)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不满足三个的肯定不是矩形;

  (2)所给四边形添加的条件是三个独立条件,但若与判定方法不同,则需要利用定义和判定方法证明或举反例,才能下结论.

  例2 (补充)已知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

  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27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