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名言 >

爱读书的名言警句

时间: 春燕2 学习的名言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爱读书的名言警句,希望对你的名言名句的能力有所提高。

  爱读书的名言警句

  1)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 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5)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6)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7)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8) 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门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9) 少年好学,将成大器。(书摘)

  10) 人生是没有毕业的学校。(黎凯)

  11) 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12)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3)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14)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5)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

  16)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

  17)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8) 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

  19) 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2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1)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22) 善读者日攻,日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23)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24)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25)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6) 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7)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8)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30) 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31)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32)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拓展延伸:勤奋学习的诗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4、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屈原

  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6、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孟浩然

  7、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11、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魏源

  12、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13、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1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15、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华罗庚

  1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17、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鲁迅

  18、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19、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曹植

  20、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

1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