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时间: 如英2 历史学习方法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农奴制出现了危机(时间:1861年)

  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者利益)

  三、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

  四、主要内容:1、废除农奴制; 2、农民以“赎买”方式获得一块土地

  五、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与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六、评价:

  1、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积极作用: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消极作用: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而在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七、课本习题

  1、沙皇这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参考: 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话说明了农 奴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维护自身的利益而进行的,它实质上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敲诈和掠夺。

  2、想一想俄国1861年法令中的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 农民虽然摆脱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地区的村杜管理,仍然要履行服从地主的义务。说明改革很不彻底,广大农民并没有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改革是为维扩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3、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参考: (1)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已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农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还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农须花钱向地主购买地地的使用权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2)历史作用:俄国废掉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上标肯有积极作用。

  八、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反映的是俄国近代史上哪次改革?

  参考: (1)是亚历山大二世说的话; (2)反映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从材料一中能看出这次改革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 (1)这次改革的前提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3、材料二的“一干二净”指的是什么?

  参考: 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南北战争

  一、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否实行奴隶制(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三、时间:1861——1865年

  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的颁布

  1、时间:1863年

  2、背景:内战初期,北方军队接连失利

  3、目的:扭转战局

  4、意义: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四、结局:内战以北方取胜而告终。

  五、美国内战的意义:

  战争废除了奴隶制,使美国南方与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快发展;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正确评价林肯

  林肯发动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之一。(在美国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七、课本习题

  1、你如何评林肯的这句话?

  参考: 在这句话里,林肯认为让群众了解南北战争联邦政府的正义性和南方黑人奴隶制的不合理性,有助于全国上下一道来克服困难。这说明林肯已经认识到了群众的力量,认为依靠群众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家,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2、分列出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

  参考: (1)实力对比:北方,22个州,共2100万人,工业产量占全国的90%,南方11个州,仅900万人,其中400万人是黑人奴隶,工商业不发达。

  (2)人心向背:北方,为维护联邦的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而战,具有正义性。林肯政府又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更可深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南方,叛乱是为了维护落后的奴隶制度,同时叛乱又破坏了联邦的统一,因而失道寡助。

  八、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体,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

  材料二:奴隶制是建立在人性中自私自利上面的,是与人热爱正义的天性相背离的。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的演说词出自一美国总统,你知道他是谁吗?

  参考: 他是林肯。

  2、从材料二得知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是什么?林肯对它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

  参考: (1)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2)林肯持反对态度,主张废除这一制度。

  3、因为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美国爆发了一场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又叫什么战争?

  参考: (1)爆发了美国内战; (2)这场战争又叫南北战争。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幕府统治出现了危机(内忧外患)

  内忧——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阶层同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尖锐。

  外患——遭到列强入侵,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最先入侵日本的是美国)

  二、明治维新的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三、明治维新的时间:1868年

  四、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税。

  3、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并建立警察制度。

  4、社会生活和文化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五、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废除了封建制度,加强了文化教育,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威胁。

  六、课本习题

  1、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的社会状况有何异同?

  参考: (1)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2)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2、日本明治时期的改革派与中国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有何不同?

  参考: 明治时期的改革派指倒幕派,他们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戊戌变法时期的改革派指维新派,他们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仅以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为核心。没有基地,也无兵权和财权。

  3、说一说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

  参考: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统一征收地税。

  (3)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建立警察制度,维护国家治安。

  (4)文化方面:实行“文明开化”,实行强制义务教育。

  七、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悬殊,名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材料二:苟有国就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材料三: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的工业。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的哪一重大事件?

  参考: 反映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

  2、从材料一可看出日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变化?

  参考: 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明治维新时,日本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则实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

  3、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借鉴外来文明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 首先要主动和外界交往,走出国门,择外来文明为我所用。其次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于我有利。

  4、从材料二中得知日本这样做导致他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对什么地区造成了威胁?尤其是谁?

  参考: (1)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2)对亚洲地区造成了威胁;(3)尤其是对中国。

  5、从材料三中得知日本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是发展什么?

  参考: 关键是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电气时代的来临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2、内容: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新交通工具的出现;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与应用等。

  3、核心:电的革命。

  4、影响: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

  二、围绕电的发明

  1、爱迪生(美国)——发明大王——电灯——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2、电、电灯以及电器的发明和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使用电力,钢铁行业快速发展起来,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电气化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三、非凡的轮子和翅膀

  1、以内燃机作动力,汽车(德国,1885年卡尔·本茨)和飞机(美国,1903年莱特兄弟“飞行者1号)相继问世。

  2、1913年美国工程师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因此被称为“裝在轮子上的国家”。随着汽车在世界各工业国家的迅速普及,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始进入“汽车时代”。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许多人都说他是“天才”,他却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材料二:他是一位只上过三个月小学,全靠自学成才的发明家,他一生中共有2000多项发明,人们说:他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材料三:今晚,美国总统正在我的灯下阅读,医院正在电灯的照亮下进行手术,全世界有数百万的人在电灯下读书和生活,这非常重要。—爱迪生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中的“他”是谁?是哪国人?

  参考: (1)他是爱迪生; (2)是美国人。

  2、从材料二中得知他主要的发明主要围绕着什么?试列举几个发明成果。

  参考: (1)他的发明主要围绕“电”; (2)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等。

  3、从材料三得知爱迪生的一个发明是什么?属于第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参考: (1)是电灯; (2)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针对俄国签订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后来意大利加入,形成了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又称同盟国(德、奥匈、意)。

  2、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使俄国深感不安。为此,俄法签订协约(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伴随美德经济实力超过英国、法国,英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分别与法国、俄国签订了军事协约,最终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英国是核心国(俄、英、法)。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夫妇)

  2、根本原因: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时间:1914——1918年

  4、交战双方: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集团(迅速扩展到世界范围,美国、中国也加入协约国作战的)

  5、著名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结果: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7、性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

  8、影响:造成了巨大物质损失和人力伤亡,是对人类的一场浩劫,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三、课本习题

  你如何评价普林西普的刺杀行为呢?

  参考: 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其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我们从中可以得出两点认识:(1)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民族侵略的正义和正确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2)突发事件尤其是个人暗杀等恐怖主义行为,会直接对世界的和平造成威胁。

  四、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大战进行了四年多,牵涉到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卷入战争,在战场上双方不断使用新式武器,坦克、毒气首次出现在战场上,造成重大的人力伤亡和物质损失。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大战”指的是哪一次大战?这次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参考: (1)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2)这次大战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2、这次大战是由哪一事件引起的?

  参考: 由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的。

  3、中国参加了这场战争吗?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参考: (1)中国参加了协约国一方作战; (2)结果是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4、通过本课历史的学习,你有何启示?

  参考: (1)人类应当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2)国与国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 (3)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 (4)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等。

4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