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高效课堂论文:重视教材,教学建模

时间: 广达2 课堂学习

  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以下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效课堂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得到你!

  一、准确解读教材

  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它不仅提供了“教什么”,还包含了“怎样教”的信息。李老师善于解读教材,在准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他总结6条常用的解读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

  1.换角度,依学定教

  对教材进行教学处理,好像只是在研究教材,其实不然,要处理好教材,首先要考虑学生学习相关教材时的心理。依学定教是处理教材的第一条策略。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会借助不同工具(不含圆规)画圆”和“会用圆规画圆”是本课两个具体教学目标,教材中先安排让学生尝试借助不同的工具画圆,再探索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这样安排,意图之一是体现了工具(圆规)的产生过程。但是,李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了圆规,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尝试用圆规画过圆,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想探究,如果老师问“你们想用什么工具来画圆”时,学生十有八九会说“圆规”。如果此时不让学生用圆规画圆,而是借助各种不同的工具来画,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工具能画圆,但都有局限性,画圆一般还用圆规。既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会造成教学的自相矛盾:刚才学生说要用圆规画圆,老师不让用,现在却又说用圆规画圆方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异口同声说“想用圆规画圆”时,李老师就引导学生先学习“用圆规画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解压缩,释放信息

  教材是一份压缩文件。对教材进行教学处理,就要对教材“解压缩”,将教材中蕴涵的信息充分释放出来。教材中一幅简单的主题图,一个简明的解答,一句简短的对话等,背后都可能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比如教学“公倍数”时,教材在例题中介绍了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什么教材会采用这种看来比较“笨”的方法呢?《课程标准》规定:“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所以,在小学阶段,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涉及到的数都比较小,用枚举法不难解决,而且,枚举法来源于公倍数的意义,容易理解和运用。由此可以看出,教材在学习内容、目标要求方面既遵循了《课程标准》有关的规定又作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学习作准备;在例题题材和呈现上采用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运用公倍数的概念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也对公倍数的概念起到了比较好的巩固作用。而用枚举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也有几种策略,基本的策略是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一找;变化的策略是写出其中一个数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倍数,而且,是先写出其中较大数的倍数比较方便。因此,看上去教材只是提出了一个比较纯粹的数学问题:“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实际背后有丰富的数学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依据刚建立的公倍数概念去思考、去探索解题方法,再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使学生能真正领悟这些方法的联系、区别、运用要领,从而多中选优,掌握方法。

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