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

时间: 子文2 课堂学习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篇1

  显微镜可以把肉眼看不到的物体放大到可以看得见,它经过两次放大——先经物镜得到放大的实象,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象。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仔细引导他们分析物体和物镜的距离,实象和目镜的距离,并且用光路作图加以说明。这样学生彻底理解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兴趣高涨。最后我让他们分析了望远镜的构造,自己说出工作原理,自己画出相应的光路图,效果好极了。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它是在学过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应用,要想完全理解很难,但是、要求掌握的很简单。主要内容是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二者目镜和物镜的作用、原理。

  在这节课上我们用的是导学案,在第一个班上课时,因为前面已经让大家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同学们对凸透镜都有了一定的直观感受,并掌握了成像规律,而且在初中生物课上已经用过显微镜,所以为了引起大家的兴趣,首先每两人为小组分别发两个凸透镜,按照自己的理解和生活常识自制一个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向同伴简述你是怎样看到微小物体和远处的物体的。一定时间后,了解大家的观察效果。很多人都能够自制成一个望远镜,并能够阐述出第一次和第二次成像的特点,但对于显微镜很多人意见不一,而且有部分人观察不到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才能更好更清晰的观察物体?------通过这种方式激起学生探索的意识,那么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大家就更有动力了。完成导学案和讨论得出结论后,接下来就通过作图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原理。在讲解之前,必须让大家弄清楚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这样理解起来才比较简单。在讲解二者的成像原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二者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顺便设置疑问,请同学们分析出来显微镜的物镜为什么用小焦距,而目镜用大焦距;而望远镜的物镜为什么用大焦距,目镜用小焦距。另外,在讲望远镜时有一个重点,即视角问题。前面讲平面镜成像时曾提到过,这节课具体结合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画图具体分析为什么视角越大,人看起来物体也越大。视角理解透之后,学习望远镜为什么可以望远就比较容易了。反思:本节课让大家

  自主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虽然效果比较好,但是用去的时间比较多,不好把握;另外在作图分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两次成像时过于详细具体,导致时间用掉的也比较多,而且本课时又加上了宇宙这一块的内容,最后课堂检测要求留有十五分钟,但我却几乎不剩时间了。总之,第一节课时间没有把握好,由于考的比较少,所以相对来说讲的有点太过具体。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篇3

  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学生感兴趣但又较难掌握的内容,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透镜成像的规律,除了成像的特点和像距随物距变化的规律之外,还包含成实像时,如果物距增大,像距就会减小,像会变小;如果物距减小,像距就要增大,像就会增大。成虚像时,如果物距增大,像距也增大,像也会增大。还有实像与虚像的物距分界点,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物距分界点等等。即学生具备较充分的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的知识储备。另外,学校物理实验室没有显微镜和望远镜供学生观察,但有足够的凸透镜供学生活动用,还有多媒体供老师展示图片。

  根据课标要求、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想让学生用凸透镜活动之后,通过多媒本展示课本上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结构示意图和自制其工作示意图,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的知识,通过自主讨论和交流来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而学会归纳和评价。

  设计意图:1、促进学生与课本的直接联系,充分利用他们仅有的教材这个资源。2、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运用已有的条件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3、学生通过学习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凸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


  看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反思”

6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