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怎样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5)

时间: 燕妮2 课堂学习

  关键环节的核心提示: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比如(1)一个人独立完不成,必须小组合作的观察、实验、活动;(2)同一性质多项内容或同一问题的多个侧面,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资源共享,可以采取分工协作形式;(3)当问题可能有多元答案、多元解读时;(4)对某个答案、观点有质疑争论时;(5)面对新问题、新情况一时束手无策时;(6)问题解决需要创新思维时等。

  不需要合作学习情况:书上有现成的答案的;答案简单的、唯一的;学生自主就能完成的;学生合作也不能解决的。

  39、研究性学习实践操作要领。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1)、创设情景,引出要探究问题;(2)、建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真正高校合作小组,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3)、提出相关假设;(4)、初步设计验证程序、方法、步骤;论证、修改达到可集体操作实施方案;(5)、分工、协作实施方案;(6)、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7)、归纳出研究结论;(8)、组织小组交流、讨论;(9)、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10)、对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指导、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化合并处理。

  关键环节的核心提示:教师应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节节课都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内容要科学、合理加以慎重选择;学生探究也必须控制在学生“知识最近发展区”内,不能让学生盲目无头绪的低效探究;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前,教师要适当渗透一些研究方法技巧;探究性学习可以和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使用。

  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巡视员”。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员”、“协调员”。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探究内容的不同,探究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1)告诉学生问题、探究方法但不告诉结果。即给学生提供将要研究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但不提供预期结果和如何使用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灵活运用所给出的方法发现联系,找出问题的答案。(2)告诉学生问题、结果但不告诉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方法,要求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所形成的结果之间建立合乎逻辑或情理的联系。(3)告诉学生问题但不告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所能得出的结果,有时也提供材料,但是学生必须自己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如何回答所探究的问题。(4)只提供情景场,问题需要学生提出,方法需要学生探究,结论需要学生总结,即属于全开放性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确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行动。

  40、“导学——自学——答疑”自主学习模式操作要领。该模式是在吸取目标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双重优点的基础上,加上借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新理念背景下,对三者优化整合而产生的。它的基本流程为:(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从话题提炼出要探究的问题。(2)教师出示导学目标和导学提纲(高年级,可尝试由学生完成);(3)学生围绕导学目标和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4)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存在困惑或解决不了问题,进行同桌合作或小组合作;(4)对各小组汇总解决不了问题,教师重点答疑;(5)对表面看学生已解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质疑,便于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便于对三维目标的落实进行整合和提升;(6)进行反馈检测或拓展延伸。

  41、巡课。校长、教导主任不可能每一天对任课教师的课全听一遍,但校长、教导主任应坚持巡课。巡课,顾名思义就是巡查教师上课情况,处理偶发事件。对由于上课教师情绪失控,长时间批评全体学生的现象,给予善意的提醒;对教师体罚学生,让学生长时间罚站的现象,予以制止,对师生发生的重大矛盾,妥善处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大致相同,校长、教导主任通过巡视,根据时间可以大致判断教师程序设计是否合理;巡课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便于观察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艺术的真实状态。巡课原则上应在窗外进行,不能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42、变课后补课为课前补课。教师放学后,总是习惯留一些差生补课。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教师毫无顾忌把差生留下来,实在不妥:一是差生很没有面子;二是给差生了一个负面的自我暗示,“我是差生,我学不会,我需要补课”;三是差生看到同伴高高兴兴回家了,自己还得留下来补课,实在是心不甘、情不愿。也就是说,补课是”教师逼学生学”,而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因而补课时学生给教师“斗智斗勇”司空见惯:有的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学生是给教师打“持久战”,“反正你总得让我回家吃饭、睡觉”,熬到点就回家。课后补课多数情况是越补越差,越差越补,出现了恶性循环。同时学生也患上了“补课综合症”、“谈补色变”。鉴于此,笔者提出变课后补课为课前补课,科学的说法应为课前师生共同备课。相关理念、操作方法概述如下:放学后当着全体学生的面,以到办公室有重要的事为理由留下一部分学生(主要是差生也包括一部分中等生),不要让留下的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负面的心里暗示。召集同学到办公室后诚恳地对同学们说:“老师为了准备明天的课,需要同学们帮助以下,看我哪些设计不合理,看哪些我讲的不清楚?”旨在让学生产生一种“我在帮教师备课而不是教师又逼我补课”积极的心态。试想:通过课前补课,教师对这些学生“学情”已心中有数,再加上这些学生课前已听了一遍,课堂上二次消化后,那有还不会之理!学生听懂了就想学,想学就能学会,这样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越补差生越少,越补越不需要补、越补学生越自信。”

  43、英语单词游戏卡(英语扑克)。中小学生学英语最头疼的是记英语单词。笔者发明的英语扑克,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开开心心把单词记住,实现了“英语单词记忆的革命”。方法概述:(1)制作英语单词游戏卡(英语扑克)。在卡片(硬纸片)背面书写单词的意思,在正面书写英语单词,同时可以附加一些相关内容。如用一定符号表示该单词所在章节、音节的个数,图片等,利用美术知识,可以对游戏卡的正反面进行一定的装饰、美化,有条件的把卡片过塑更好。为了推进这项工作,学校可以开展制作英语扑克大赛。(2)英语扑克的使用说明。英语扑克的玩法有多种。现举玩“跑得快”加以说明:洗牌——把一套完整的扑克牌来回洗几次。起牌——四个人依次起牌。发牌——通过“锤、剪、包”决定谁先出牌。第一个人若出了一张牌,可以意思朝上,也可以英语单词朝上。顺时针临近的人应快速说出该张牌覆盖那面的内容(也就是说,给意思,说单词;给单词,说意思。),若说正确的,他发牌,让下一个说,依次进行。若说不完整或不会说,轮下一个。游戏的规则是,谁先把手中的牌出完,谁为优胜者。借鉴这种设计理念,我们还可以设计出生字、拼音、音标游戏卡。

  44、玩“三角”、学数学。受学生课外喜爱玩纸制的“三角”和喜欢收集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的启发,我们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玩“三角”、学数学的尝试。(1)制作“数学三角”: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卡通画的背面,依次写上1至20的数,因数字可以重复,每个学生手持“数学三角”若干。(2)规定玩的方法:加减、乘、除皆可。(3)双方对垒:通过“锤、剪、包”决定谁是擂主(庄家)。(4)挑战开始:双方各出一张卡片,有擂主按事先的约定先口算,若擂主口算正确,对方的卡片归擂主所有,依次类推,直到擂主算错为止,再有另一方坐庄(当擂主),如上述方法循环进行。该游戏因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一经推出,变深受学生的欢迎,真正体现了“让孩子玩中学数学”的理念。

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