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经典散文教学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散文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多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经典散文教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经典散文教学范文一

  散文,是至情至真的一种文学,直言我志,直抒我情。所以,当我们阅读一篇散文作品的时候,首先入心的不是像小说里所展现的纷纭复杂的人生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而是一颗至诚至挚、至纯至真的心灵在瞬间开启时溅起的感情浪花,让人或欣喜或潸然,或感动或义愤,在情感的洗礼中得到思想与智慧的启迪。散文教学,就应根据散文的这一特点,情动辞发,情满课堂。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纯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这样一篇浓情厚感,溢满深爱的散文,教学中当然宜以情感为丝线,贯穿起课堂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从中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和怀念。

  以本人执教的《月光启蒙》教学实录相关片断为例,来谈一谈散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散文特点来进行情感的渗透。

  一、开篇咏读,定调一种情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月光启蒙》,读课题。

  (一学生读课题)

  师:月光启蒙,月光柔柔的,月光淡淡的。再读一读。

  (学生再读课题,声音轻柔)

  师:这里有三行词组,都是文中的,能读好吗?

  出示词组:

  柔和的月色 如水的月色 最美的时辰 美妙的夏夜

  动听的歌谣 风趣的童谣 浓郁的诗情 芳香的音韵

  混沌的童心 想象的翅膀 文学的宝库 诗歌的王国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行)

  师:读得真有韵味。发现没有,这一行词组都是写什么的?

  生:都是描写月夜景色的。

  (指名读第二行)

  师:这一行词组都跟谁有关呢?

  生:都与母亲有关,那是母亲对我的启蒙。

  (指名读第三行)

  师:这一行词组又都是写了什么呢?

  生:作者孙友田的成长过程。

  师:是啊。月光、母亲,伴随着我的成长。连起来读好这些词组。

  (生有滋有味地齐读词组)

  有人说,开讲是教师送给学生的第一束鲜花,更有“善于始者,成功已半”的说法。动情入境的开始,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尤其是教学抒情性浓郁的散文佳作,起始营造了良好的与文本相统一的课堂氛围,定好了调,锚准了位,就为后面学生深潜文本寻美访胜,体验意蕴奠定了情感的基础。此处以三行词组来引入教学,不仅是定下了深情怀念的情感基调,更是定下了内容之调。而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能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情感,文章如此,教学也如此。

  二、形散神聚,贯穿一种情

  师:这三行词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作者孙友田笔下那个美妙的夏夜。在作者的记忆中——(出示文中句子齐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里?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在让你感到美妙的地方,划上欢快的波浪线,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学体会)

  (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指点)

  生:“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这里写出了月夜景色的美妙和母亲形象的美妙。

  生:这里还写出了母子情深的美妙。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这里写出了母亲嗓音的美妙。

  生:“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这里也是写出了母亲形象的美妙。

  生:玉石雕像是美丽的、圣洁的。在作者眼里,母亲的美丽圣洁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所唱的美妙的歌谣、讲的美妙的故事吸引了作者,使她浑身散发出迷人的光华。

  师:是的,这里也间接写出了民间文学的美妙。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这使得散文教学的内容也很驳杂,这就要求在教学时抓住一条线索,统一在这“神”之下,脉络清晰,使教学做到“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引领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旨,从而集中地体会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述教学就是抓住“美妙”这一线索,让学生反复体会月光的美妙,母亲的美妙、民间文学的美妙、母子情深的美妙等,一咏三唱地感受“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浓浓思情。

  三、锻词炼句,深品一种情

  出示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长”,两个“长”字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前一个指“生长”,后一个指“流传”。

  师:将后一个“长”换成“流传”行吗?

  出示对照句子:“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与“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流传歌谣。”

  师:对照着读读,“长”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前后一致,琅琅上口,很有节奏感。

  生:“长”让人联想到根,这歌谣也是有根的,它的根就是生活在那块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人。

  生:有根的东西总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歌谣也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所以启蒙着作者的童心。

  出示句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师:“芳香”一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母亲声音甜美像花香。

  生:母亲声音令人舒心陶醉像花香。

  师:真是美妙啊!“芳香”一词还让你感受到什么呢?结合这个句子再来体会体会。

  出示句子:“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师:“豁然开朗”是什么意思?

  生:一下子明白了,理解了。

  师:母亲唱的歌谣让作者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文中母亲唱的歌谣,学生朗读,讨论品味)

  生:明白了要勤劳,勤劳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要对生活永怀美好的向往。

  生:这是一种精神的芳香,永远鼓舞着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

  师:是的,在清贫的日子论文联盟里,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对未来始终抱着热情,对生活始终怀着向往,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种精神底子啊。这不仅是母亲甜美嗓音的芳香,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芳香,不仅香在院子里,更香在作者的心坎里。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这散文里一粒沙的世界,半瓣花的人情,正是通过散文那极富表现、隽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散文中的一个重要句子、一个重点词语,往往就是进入文本情感内核的窗口,抓住后深析品味,细嚼领悟,自然就能点燃学生内心的感情火花,引起共振共鸣。

  四、浓墨重彩,抒发一种情

  世道人心,人心即是世道。面对这样一个充斥着喧嚣与骚动的物质时代,人心难安,人心不足。喷薄而升的朝阳,静谧辉煌的夕阳,清如玉盘的月亮,闪烁不定的星辰,摇曳多姿的花朵,潇洒飘逸的雪花…凡此种种自然的恩赐,造物的精华,我们何曾在意,我们何曾瞩目。是啊,红尘万丈,目不暇接。就业危机,生活压力,世故应酬,这些已经让我们忙得不可开交,废寝忘食,昼夜不宁,简直就是生死疲劳。我们怎会没头没脑的去关注那些与自己相距虽近但却毫无关联的外界事物呢?

  经典散文教学范文二

  小学教材中,散文占很大比重,有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还有少量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文质兼美,既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典范,又能给予学生文化熏陶、情感熏陶和审美的愉悦。教好这些散文,对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六年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

  共性——着眼于叙事性文章的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文体不具体分类,只是粗略地分为叙事性文章和说明性文章,一般的记叙文、小说、散文,都视为叙事性文章,“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把文章中的场景、细节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但有所感悟,还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感悟。

  个性——着力于散文特点。这也是本课教学的特点。

  1.从语言切入

  散文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形”即外在的形式,语言是最基本的外在形式,(诸如材料、结构、表达方式与技巧的载体。)“神”是文章的灵魂,或是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是蕴含的哲理。散文教学要“披文入情”从语言入手,由形求神。怎样从语言切入呢?可以从线索切入,可以从文眼切入。

  本课教学是从文眼切入。文眼是一篇文章构思的焦点。文章围绕这个焦点,把零散的材料组织起来,统一起来,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文眼,可以是揭示中心的一个词语或词组,可以是深含哲理的一句或一段话,还可以是饱含激情或表达深刻感受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文眼何处寻?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或重点段中寻找。

  从文眼切入,由点及面纵深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美丽”的具体表现在“内在美”,即:执著追求,献身科学,淡泊名利,课题中“美丽”就是文眼,从“美丽”这一词语切入,就能“牵一发动全身”。 本课从文眼切入,课文研读的重点是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什么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仔细读读课文,结合课文的事例或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从意境突破

  意境是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人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要读懂散文,就要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

  抓住典型描写,还原场景。很多散文,由一个个特写镜头组成。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写镜头,还原为一个个动人的场景,使散文的“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的美丽聚焦了几个特写镜头的描写,因此,抓住这些典型描写,引导学生想象其情景。

  抓住提炼镭过程中艰苦的特写镜头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还原其情景。比如课堂教学中的片断: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居里夫妇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克镭。我们看居里夫妇从他们发现到最后提炼镭用了多长时间?”

  “折算成天数那就是1300多天,想一想这1300多天里,他们都在进行着搅拌、溶解、沉淀、分析,假设他们一天工作10个小时,经过多少小时才提炼出了镭?”

  “经过了13000多个小时啊!提炼过程漫长而艰辛。”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克镭。成吨是多少”

  “那克镭是多少?你们猜猜?”

  “请关注你们的笔尖,笔尖上的一小点那么大就是克。要提炼笔尖这么大的克镭,他们至少提炼了成吨以上的矿石残渣,多么不容易啊,我想居里夫人的这份执著的追求一定深深打动了你,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齐读提炼镭的这段话。”还原了居里夫人为科学执著追求的感人的场景。

  抓住课文中隐含的两个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庄美丽的容貌,但是她投身于科学研究不在乎“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是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从而让学生理解能够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更是她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使居里夫人的崇高形象栩栩如生。

  ……等等。

  引导学生走进散文所营造的意境,领会居里夫人的精神魅力,加深对“美丽”的理解。

  3.于情感处落脚

  从散文自身看,它有“质的规定性”,这“质的规定性”就是情感。散文教学在情感上落脚,是对散文特质的把握,(也是在落实课标学段目标;感受文章给自己的如喜欢、憎恶、向往、同情等情感体验。)怎样指导学生体验散文的情感呢?

  从叙写中体验。“文章不是无情论文联盟物。”别说那浓墨重彩饱含情感的描写,即使是再客观的描写也带有作者主观的色彩。

  如:“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就在这描写中蕴含着作者对居里夫人敬佩的情感。张岩教学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反复诵读,感悟作者的充满崇高敬意的思想感情。

  从作者的体验中体验。从作者的体验中体验文章的情感,是情感体验的简捷办法。散文中,作者常采用揭示直观、表达愿望和描绘想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用这些方法写出的文字,我们通常称之为抒情或议论,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类语句进行体验。

  经典散文教学范文三

  散文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最多的一种文体,散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散文由于文体的自由多样、取材广泛等特点,使得相当长时间以来,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模糊,缺乏有效地策略指导,加之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学生接受的信息迅速快捷,更使得散文阅读教学处于低效之中。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改变现实教学中的种种诟病,提高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定高中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很多一线教师将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教材知识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为教学提供素材,教师的教学则需要在教学理念下,根据具体教学要求对内容进行重构。一方面,要根据散文的特点确定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散文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更自由自主,重在表现自我叙写真情,展现作者的精神世界。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要以作者为核心,强调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在散文作品中,作者一般有两种方式进行描述,一是直抒胸臆,直接向读者呈现他的思想感情,此时的教学重点理应放在细读文本上,细细品味和赏析文章的表现方式、写作手法。二是隐藏呈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此时则应将教学重点用来剖析对作者的复杂情感的认识和体验上。另一方面,要根据散文的审美特征来确定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内容。散文是一种文学创作,具有审美特质,或讲求意境、或抒发真情、或自由灵活、或构思巧妙,现代散文都能为读者提供审美的触发点。因此,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从审美的角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度出发,引导学生去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其一,要认识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如在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教学中,作者将秋的悲凉作为美来细细欣赏,这与高中生的情感经验有较大距离,此时就需要借助对作品中关于秋的种种悲凉景象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另一种美的体验,将此作为该篇文章的教学内容。其二,对于大多数抒情性散文而言,要把对散文描述意境的分析鉴赏作为教学内容。其三,品读体味散文语言之美,领略作者独到的思想和作品优美的意境。其四,把握作者的情感流程,体味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

  当然,根据散文教学内容的侧重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抽丝剥茧,逐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一步,要区分文章是对作者哪一类型情感历程的记录,如《荷塘月色》主要是记录朱自清自己夜游荷塘时的情感变化历程。第二步,要找到文章的线索,对文章进行梳理,还是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出作者夜游荷塘的行动踪迹,进而分析他在各个阶段所见景物的特点,追寻其情绪情感变化的轨迹。第三步,探讨文章描述手法之间的内在关联。第四步,引导学生对文章所述所写进行解读,强化学生对作者的认识和领悟,此阶段要注意多元化解读,鼓励大家畅谈自己的观点。在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剖析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适时的给予学生以引导和鼓励。一是,在教学中引入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甚至是文中有关人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要善于揭示矛盾,激发学生探究体味的兴趣。如《荷塘月色》中后面喧闹的蝉声和蛙声,而前面的描述确实那么宁静幽僻。让学生去揭示这种矛盾,逐步走入作者所描述的独处的自由自在。三是,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逆向推进,赏析散文的语言表现方式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其次,讨论为达到目的,一般会怎么写,效果如何,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将大众平庸的表现手法与作者不一样的表述相对比,找到作者的与众不同。然后,重点讨论作者是怎么写的?他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巧妙构思。最后,进一步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究竟好在哪里?”在整个逆向推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诵读。既可以大声朗读,也可小声轻读;既可教师范读,也可学生齐读;既可自由朗读也可比赛阅读。目的就是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美,进而对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2)比较阅读。这种方法符合高中生的探究心理,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思考。比较又可分为类比和对比,此教学方法可以用于相近题材不同内容的文章的教学上,比如在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巴尔扎克葬词》的教学上,既可以类比同是悼词的特点和修辞方法,也可以对比其不同。(3)仿写对比。阅读是一个信息获取过程,通过散文阅读的教学,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其写作能力。因此,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写作训练,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仿照作者的某些手法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提高其对作者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评价,引导学生评点自己的作文,共同分享写作经验。

  结语

  为了使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应该遵循一般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并结合散文文体的基本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灵活的将诵读、资料引入、感悟体验、探究讨论、类比对比等教学方法有机组合。

2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