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证 >

陕西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

时间: 舒淇 教师资格证

(一)考生报名需要通过手机短信验证码进行注册,每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次。报名注册开放日期:2023年1月13日。

(二)考生报名应根据考试时所在地域慎重选择考区,尽量减少跨省、跨市流动。考前返回考区属地参加考试。

(三)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区设高校考区和市(区)考区。

高校考区有:陕西师范大学考区、西北大学考区、陕西科技大学考区、西安外国语大学考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考区、西安文理学院考区、西安欧亚学院考区、西安翻译学院考区、西安思源学院考区、西安工商学院考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考区、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考区、咸阳市咸阳师范学院考区、延安市延安大学考区、汉中市陕西理工大学考区、安康市安康学院考区,高校考区仅限本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在校生报名。

各市(区)考区设在市(区)政府所在地。考生应在户籍所在地或居住证申领地报考。高校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在读研究生,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居住证申领地、所在学校属地以及《学生证》上所列“家庭所在地”任选一地报考。

港澳台居民持有效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港澳居民持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持有效的五年有效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可在工作关系所在地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由考区考试机构通过网上对考生姓名、照片等信息进行规范性审核。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政策应向各市(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咨询。

(五)考生应如实准确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必须与本人身份证完全一致,对个人信息及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承担全部责任。由于考生信息填写错误、提供材料不真实而影响后续考试或教师资格认定的,责任自负。

(六)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二、报考条件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秘书局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秘书行政司关于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师厅〔2019〕1号)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一)身份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户籍或居住证申领地在陕西省的申请人以及驻陕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在校三年级及以上学生和在读研究生)。

2.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自愿原则,可申请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二)品德条件: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身体条件:身心健康,符合陕西省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考试当年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四)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中等学校(含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且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三、报名程序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http://ntce.neea.edu.cn)进行网上报名,逾期不再办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

(http://ntce.neea.edu.cn)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网上审核考生信息、网上缴费三个环节。报名流程为:考生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照片→选择考区→选择类别→选择科目→提交审核→等待网上审核→审核通过→网上缴费→报名成功。

(一)网上报名

时间:2023年1月13日8∶00至16日18∶00。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http://ntce.neea.edu.cn),按照提示和要求注册账号,准确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特别是姓名、身份证号码,填写信息与身份证件信息不一致的不能参加考试),上传照片,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提交报名信息后,考生应及时查看网上审核结果,按时完成后续报名流程。

考生上传照片必须是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白底彩色证件照,照片中显示考生头部和肩的上部,不允许带帽子、头巾、发带、墨镜;照片文件不大于200K,格式为JPG/JPEG(如照片过大,建议使用图画、Photoshop、ACDsee等工具,将照片进行剪裁压缩);上传的照片将用于准考证及考试合格证明,请考生严格按照要求上传,如上传非证件照,将不能通过审核。

(二)网上考生信息审核

时间:2023年1月13日8∶00至17日18∶00。

各考区考试机构对考生在报名规定时间内网上提交的照片等个人信息进行审核,符合要求的则审核通过,审核通过后考生信息不得修改;由于照片等个人信息不符合规定的,审核不予通过,考生须在审核结束前重新上传准确的信息。

(三)网上缴费

时间:2023年1月13日8∶00至18日24∶00。

审核通过的考生登录网上报名系统进行缴费,完成报名流程。在规定时间内未成功缴费的考生,报名无效。

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考试费用为70元/科。

(四)准考证打印

考前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http://ntce.neea.edu.cn)报名系统,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按准考证提示的时间、地点,持有效期内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四、考试时间

有关《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可通过报名网站免费下载。

五、违规处理

考生的违规行为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进行认定与处理。对有违纪行为的考生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对有作弊行为的考生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违纪、作弊事实将计入本人考试诚信档案。

六、成绩发布

2023年4月14日开始,考生可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http://ntce.neea.edu.cn)查询笔试成绩。考生如对本人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考试成绩发布后,按照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https://www.sneac.com/)或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sneea.cn/)发布的成绩复核公告申请成绩复核。成绩复核时仅对登记分数是否准确进行查询。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https://www.sneac.com/)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https://www.sneea.cn/)

七、注意事项

(一)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音、体、美专业考生公共科目单独编码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34号),音、体、美专业考生的笔试公共科目一、科目二实行单独编码(相应科目代码:201A、202A、301A、302A),考试内容暂与原科目相同。实行单独编码后,音、体、美专业考生在笔试报名时应选报单独编码的公共科目。取得科目201A、202A合格的考生,面试仅限于参加小学类别音、体、美专业科目;取得科目301A、302A合格的考生,面试仅限于参加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音、体、美专业科目。科目201、202、301、302的合格成绩,可相应替代科目201A、202A、301A、302A的合格成绩;科目201A、202A、301A、302A的合格成绩不可替代科目201、202、301、302的合格成绩。

(二)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增加“特殊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9〕51号),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中、高中、中职文化课类别面试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日语”、“俄语”、“特殊教育”等学科,新增学科的笔试科目三《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结合面试一并考核。

(三)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调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部分考试科目名称的通知》(教师司函〔2021〕14号),自2021年6月起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社会等科目名称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如下:

1.小学面试科目中,“小学社会”调整为“小学道德与法治”;

2.初级中学笔试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3.初级中学面试科目中,“思想品德(初级中学)”调整为“道德与法治(初级中学)”。

(四)从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到取得教师资格证书须经过以下环节:

1.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笔试成绩合格;

2.报名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面试成绩合格;

3.网上下载打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4.持合格证明和相关材料到市(区)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认定,审核通过后,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认定教师资格必须符合学历、身体等基本条件。在此特别提醒:报考前请务必认真并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政策和所需的各项条件(考试和认定机构咨询电话见附件),仔细阅读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公告中的各项内容和规定,避免因盲目报考导致考试合格后无法认定教师资格的情况发生。

由于考生本人对教师资格认定政策了解不充分、填报错误或虚假个人信息等原因,导致后续无法参加考试或认定教师资格,责任自负。

附件:陕西省各考区教师资格考试认定机构联系方式

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2023年1月10日

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全流程

第一步,登录。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为2023年1月13日0时—16日24时,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

第二步,注册。每次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前,考生须重新注册取得网报系统登录密码(账号为本人身份证号)。注册时,要求考生填写姓名、选择证件类型、填写证件号码等信息。

完成注册后,按照教师资格证报名流程先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电子版):承诺遵守考试纪律,违反教师资格证考试纪律时,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接受考试机构的处理。然后再填写个人信息、上传电子照片。

1.本人近6个月以内的免冠正面证件照(不允许带帽子、头巾、发带、墨镜等),不符合证件照标准的照片不能通过审核;

第三步,填报。考生应按户籍、居住证或学籍关系(在校生)所在地选择教师资格证考区,根据本人所学专业选择报考学段类别和科目。网上审核确认前,考生可修改网上已填报基础信息。

第四步,审核。考生等待市招考办在48小时之内完成网上审核。如教师资格证报考信息多次未通过审核且原因不明,可电话咨询所选考区市招考办(见附件2)。

第五步,缴费。网上审核通过后,网上缴费确认截止日期为1月18日24时,考生可再次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站网上教师资格证报名系统,核实审核结果并按照系统提示进行在线支付考试费。

缴费后考生可在网上教师资格证报名系统中查询报名是否成功。未经审核或审核不通过的考生,不能网上支付考试费。逾期未在网上缴纳考试费的考生,报名系统将视其为放弃报考,并自动注销考生当次报考信息。



教资报名具条件要求

(一)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户籍、就读学校(限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或居住证申领地在当地的中国公民。

(二)符合相应的学历条件和要求:

1.报考幼儿园、小学教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资,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并应当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2.符合上述相应学历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可报考教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3年级及以上专科、本科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其中,初中入学的“3+4”本科生、“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专科生的年级按转段高等教育后即注册高等教育学籍后起算。其他在读生不能报考教资。

(三)符合教资认定的其他条件,如思想品德、身体条件、普通话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其中身体条件详见《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关于调整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的通知》(教资字〔2010〕15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

(四)丧失教师资格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教资考试;被撤销教师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教资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教资考试;参加教资考试有作弊行为,按照《教师资格条例》,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资考试。

(五)港澳台居民报考教师资格有关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无犯罪记录,思想品德良好。

2.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当地省学习、工作或居住,持有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五年有效期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3.符合本须知规定的学历、身体条件等要求。

4.符合相应学历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3年级(含)以上在读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可凭在校学籍证明报考,其他在读生不能报考教资。

教资报名注意事项

1.考生须认真阅读《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公告》,了解教资报考政策,熟悉教资报名流程。

2.考生须本人登录教资报名系统准确填报个人信息,不得交由培训机构或他人填报,防止发生个人相关信息泄露、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填报不准确、选报科目错误、缴费不成功等情况。

3.考生如发现本人身份证已注册教资或系统登录异常且无法解决,请及时向所报考区咨询处理。

4.考生提交信息后,请及时登录教资报名系统查看审核结果,如审核通过请及时缴费;如审核未通过,请根据审核未通过原因及时核准修改并重新提交。

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

1、幼师教师资格证。两个科目的考试,一是《综合素质》、二是《保教知识与能力》。

2、小学教师资格证。两个科目的考试,一是《综合素质》、二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3、初中教师资格证。三个科目的考试,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4、高中教师资格证。笔试考三个科目,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5、中职教师资格证。三个科目的考试,即《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8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