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上海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

时间: 如英2 高一语文
  一份优秀的语文试题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分享的上海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希望对你有用。

  上海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纤巧(qiān) 贫瘠(jí) 舆马(yú) 翘首以待(qiào)
  B.泥淖(nào) 经传(zhuàn) 远阜(bù) 自怨自艾(yì)
  C.嗥叫(áo) 憎厌(zèng) 黏合(nián) 引吭高歌(háng)
  D.给以(gěi) 粗犷(guǎng) 赭色(zhě) 铩羽而归(shā)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蠕动 缔造 瞠目结舌 概莫能外 B.轻蔑 沉缅 怨天尤人 入不付出
  C.落漠 峥嵘 震耳欲聋 完美无暇 D.安详 发轫 毛骨耸然 良辰美景
  3. 下列依次填入划线处的词语,最贴切的一项是( )
  (1)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 其中,其乐融融。
  (2)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 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
  (3)当家园 ,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A.涉猎 熟悉 废失 B.涉及 熟习 废失
  C.涉及 熟悉 荒废 D.涉猎 熟习 荒废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时间可怪啦!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一会儿万里无云,一会儿狂风大作,真是气象万千,让人摸不着头脑。
  B.已经到了完成任务的最关键的时刻,班长不禁大喊:“同志们,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啊!大家再加一把劲!”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毛泽东主席虽然不是专职的文学家,但他的诗词成就极高,不乏像《贺新郎·咏史》
  这样惊世骇俗的杰作。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反腐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公民都高度关注、深恶痛绝的。
  B.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
  这个方面。
  C.蔡元培广罗人才,各派人物云集京师大学堂,北大一时既是新文化成长的园地,又是
  新旧文化激烈交锋的场所。
  D.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沙乡年鉴》,作者是由被称为美国环保之父的奥尔多·利奥
  波德完成的。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B.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C.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D.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叫道。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③⑤④ D.①⑤③④②
  8. 下面是某报社记者小王给某中学校长写的便条,划线词语中使用得体的一个是( )
  李校长:
  您来信约我莅临①贵校采访学生社团活动,我很乐意,定会拨冗如约②。具体时间容我安排③后,再另行通知④。可否?此致
  敬礼!
  小王
  11月1日
  A.① B.② C.③ D.④
  9. 下面对必修一课文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用“美丽的雪花”“托住太阳的大海”等意象,表达出对未来的执着和期盼;并以“相信未来”为主旋律统领全诗,反映了诗人坚定的信念。
  B.《劝学》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与方法等三个角度,并采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C.《想北平》以说说对北平的爱——写北平的特点赞颂北平——想北平为情感思路,选择富有日常生活情趣的画面与事物,运用华丽的辞藻,表达老舍对北平的深情。
  D.《江南的冬景》描绘了曝背谈天、郊野植被、微雨寒村、江南雪景、郊外散步等五幅图景,它们是自然景观与作者心情融合的产物,寄寓了作者悠闲洒脱的情怀。
  10. 下列对必修一文学常识的叙述,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是荀子独自所著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与孟子同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思想有较大的分歧。
  B.中唐人韩愈、柳宗元,按照籍贯,我们可称之为韩昌黎、柳河东;按照官职,可称之为韩吏部、柳柳州。他们两人还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同列“唐宋八大家”。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散文《想北平》《故都的秋》等。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豪放派词的鼻祖,散文上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在美术书法等领域也有很高成就。
  11. 下列对诗歌、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我∕要用手指∕那拥向天边的排浪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两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
  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
  12.对《错误》这首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我”倍受相思煎熬。
  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
  13.对《错误》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莲花”、“柳絮”、“青石”、“春帷”、“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的江南气息,使诗歌具有古典美。
  B.“美丽的错误”是本诗的诗眼,说是个“错误”,是因为“我”并不是闺中女子所等待的那个人;说是“美丽”的,则强调女子容颜漂亮,让人惊艳。
  C.诗歌首尾呼应,主部部分(第二节)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界,前面三句和后面三句在内容上和句式上基本相同,使全诗结构齐整而巧妙。
  D.诗歌运用了“我”与女子两种视角,“我”和“你”两个叙述人称,并使他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中自始至终未点明“我”与女子的关系,反而留下丰富的遐想空间。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15.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最相近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6. 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 始指异之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顺流而东也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小学而大遗
  D.侣鱼虾而友麋鹿 ∕ 舞幽壑之潜蛟
  17. 下列各句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好古文,不拘于时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0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8.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徒弟。 B.箕踞而遨:像簸箕一样。
  C.岈然洼然:地势低陷的样子。 D.吾向之未始游:向来。
  19.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蟹六跪而二螯
  B.望西山,始指异之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D.游于是乎始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0. 对本文的分析与鉴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写自己遍游山水,是希望在山水中找到安慰,摆脱痛苦,但所到之景幽远冷僻,给人抑郁之感,反而在无形中强化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感。
  B.第二段中,作者采用烘托手法,以登山所见,即西山周围的景物来衬托西山的高峻雄奇、特立不群,西山“不与培塿为类”的品格正与作者傲然独立的人格相呼应。
  C.西山的开阔壮美给作者豁然开朗的感觉,更重要的是登上西山后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获得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契合境界,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D.本文主要运用比较手法,既有西山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又有作者登西山前后心情的类比,开始是“倾壶而醉”,最后是“颓然就醉”,作者仍然沉浸在自己的苦闷中。
  第Ⅱ卷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21-23题。
  ①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的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我的故乡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故乡甚至是贫瘠而脏乱的。但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使你热泪突然涌流的想像,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哪里对呀?也许舒伯特在歌颂宫廷或爱情,但我相信所有雄浑的男声独唱都应该是献给故乡的。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②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③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④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21. 对节选第①段划线句子所用手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采用对比手法,强调故乡能够“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以及自己对故乡的热爱。
  B.采用反衬手法,点明故乡虽然“贫瘠而脏乱”,但可以带给我们强烈的归属感。
  C.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转入下文对故乡月夜的诗意描写,表现 “我”对故乡的深情。
  D.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反映故乡的真实面貌,并与下文写“我”对故乡的失望呼应。
  22. 下列对节选段落的分析,有错误的两项是( )( )(3分)
  A.第①段写对故乡的思念,选择了“小径”、“月夜”、“草坡”、“小羊”、“犁头”等日常生活里的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熟稔,思乡之情已融入了“我”的生活与血脉之中。
  B.第②段通过故乡与旅游景区的比较,突出故乡对一个人的非同寻常的意义:故乡不像旅游景区一样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消遣节目,而是我们终身居住的所在。
  C.第③段写“我已来过法国三次”,但“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既照应文章开头部分“我”在法国的空虚寂寞,又点出文章题目“我心归去”,使全文结构严谨。
  D.第④段中,作者对“故乡”进行了思考与感悟,给“故乡”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只有找到了心目中的故乡,才会有付出,从而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E.节选部分的哲理性很强,但它的哲理不是单纯的说理,而是和具体的形象、强烈的抒情相结合,往往通过特定的意象或场景来表达,使文章情、景、理相交融。
  23. 节选第③段加点的“那种失望”指什么?划线句子“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有何含义?(3分)
  三、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美生灵
  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的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最后交出的是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呜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遐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④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⑤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友爱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⑥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它们大概也会有关于黄河岸边这美好一天的记忆吧。每一天对它们大约都是珍贵的。灿烂的阳光,绚丽的黄昏,无边的阔水和碧绿的草地——大概它们心中都会留有这美好的印痕和足迹吧。
  ⑦从它们灰蓝色的眼睛里。从那种默默的注视中,似乎可以感受它们那潜在的灵性、温柔的本色、善良的心情。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秘密。
  ⑧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才这样听天由命。
  ⑨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每天用自己弱小的身躯,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24.第①自然段对羊群展开了详细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25.“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6.文章结尾写道:“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四、(共12分)
  27. 翻译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共4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文: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文:
  28. 按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每题1分,共5分)
  (1) , ,粪土当年万户侯。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
  (4)桂棹兮兰桨, 。 ,望美人兮天一方。
  (5) ,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6) ,岂因祸福避趋之。
  29.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难怪有人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
  五、作文(共30分)
  家园,可以是我们的家庭,是生我养我的故乡,甚至是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还可以是我们的精神、心灵的归宿。对于家园,我们可以去创造他,呵护他,守卫他,也别忘记我们也许会破坏他,毁灭他。每个人的性格和经历也许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我们都希望找到家园,因为这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请以“家园”为话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但不能写成诗歌。
43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