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政治 >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

时间: 子媚2 高三政治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一: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事物的联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当然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也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了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把握各种各样的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势的基本特征。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的);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所各部分、各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5.发展的实质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对旧事物进行了“扬弃”;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中有曲折,曲折中向前进。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7.事物发展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8.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9.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了一切差异和对立。也就是说,矛盾双方只要存在差异,就会存在斗争或对立。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这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种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两者在一定场合可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探索矛盾特殊性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其辩证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它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起决定作用;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1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

  同一矛盾包含着两个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把握事物的性质,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15.辩证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就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是站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的立场上来看待事物的,认为现存事物既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又必然会走向灭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即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17.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通过理论创新实现的。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18.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二:

  1.联系的观点

  (1)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联系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3)联系的客观性(固有联系;发挥主观性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把握本质联系,立足长远联系、整体联系;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2.发展的观点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上升、前进(结果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矛盾的观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2)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4)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流和支流)

  4.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2)辩证否定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辩证否定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创新的社会作用)

  三、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遵循联系的客观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2.深入到事物内部,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4.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5.坚持矛盾分析方法

  6.树立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四、经典练习(2013年安徽高考第38题)

  38.(28分)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10分)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创造条件,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有利于激发技术创新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对创新主体进行引导,推动技术创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创新主体的行为,打击创新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创新者的利益。

  (3)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


  看了“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文章

48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