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时间: 如英2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蓊(wěng)郁 霎(chà)时 落蕊(ruǐ) 揠(yà)苗助长

  B.菲薄(bó) 赁(lìn)屋 创(chuàng)伤 殒身不恤(xù)

  C.敕(chì)造 翠幄(wò) 忖(cùn)度 敛(liǎn)声屏气

  D.雨霁(jì) 尘寰(huán) 佞(nìng)臣 怆(chuàng)然涕下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蜷缩 沮伤 炎热炙人 恍然大悟

  B.亲眷 嗟怨 长弘化碧 古陌荒阡

  C.简捷 切磋 道义相勖 终南捷径

  D.弭谤 寒喧 百无聊赖 宽洪大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雨过, 出碧罗天。跨过錾金的荆州护城河五孔桥,行经一 幽清翠丽的柳坞,置身于冠盖如穹庐的浓阴之下,我方能 这座历经沧桑的千年老殿。它坐落在外环的中轴线上,是西施眉心上的一颗痣,是唐寅手中的一把折扇,说不完的遐思,道不尽的 。

  A.浇 片 打量 风华

  B.洗 派 端详 风韵

  C.洒 丛 凝视 风采

  D.润 座 眺望 风光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国家级生态乡镇评选每两年一届。在2010-2011年度国家环保部评定的国家级生态乡镇名单中,荆州市入选的唯一奖项,是洪湖市滨湖办事处。

  B.前不久,从媒体上获悉,荆州产的橘子已经通过合作社销往了京津地区。那一车车诱人的橘子伴随着惠农的故事和富农的诗章,香溢四方。

  C.第十四届湖北省运动会的脚步日益迫近,经过筹备会紧锣密鼓的公开选拔,荆州市民吴小捷设计了省运会吉祥物“竞竞”新鲜出炉。

  D.汉字类游戏为何一夜间铺天盖地的原因,最先发起的其实是在多档歌唱类节目中“异军突起”的、以汉字书写为考题内容的淘汰类节目——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十分精彩的一个章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点示了曾皙心中的田园生活图景。

  B.《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被后世誉为“义绝”。小说借助“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情节,突出表现了他义薄云天、勇武神威的性格特点。

  C.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高老头,最终带着遗恨死去了。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他,也埋葬了自己最后一滴温情的眼泪。拉斯蒂涅有了贵族头衔,成了一个无耻的政客。

  D.巴金的《家》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塑造了觉新、觉慧等主要人物,此外还刻画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如敢于以死抗争的纯洁丫环四凤,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最终悬梁自尽。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庙堂与山林之间

  晋宋时期,无论是当代和后世褒贬不一的谢灵运,还是身前身后均有盛名的王羲之,抑或死后方逐渐赢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名的陶渊明,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

  王羲之曾经在给谢万的信中,自得于他异于古之辞世者的“坐而获逸”之乐:“古之辞世者,或被发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王羲之欣喜于自己的“坐而获逸”是“遂其宿心”,似乎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但据史载,他的退隐始末大概是这样的:在王羲之出仕前,本也是一再推辞,但殷浩用“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等语极力敦劝他,与谢安出仕前朝野上下所谓的“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出一辙,足令王羲之对自己的出山充满期待。不过事与愿违,王羲之的庙堂经历显然没有谢安那样顺利。他在任右军、会稽内史后,与王述不和,后王述升为扬州刺史,会稽隶属扬州,王羲之不甘心成为王述辖下的地方官,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将会稽从扬州分出来,独立为越州,结果“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后来王述巡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王羲之在辞官退隐前,我们无法否定他曾产生过立身庙堂,甚至如谢安般在庙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念头,他之所以毅然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是因为耻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而并非是向慕山林,希求高远。

  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呢,也并非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这是自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的事实。从陶渊明的文字作品来看,他不但少壮时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猛志”,盛年也时有庙堂之念的流露,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而已,其《拟古》其六所写的“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不畏道里长,但畏人我欺。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正是这种顾虑重重的复杂心理的描画。虽然陶渊明也有“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诗句,但正如谢灵运实际上终未能以山林熄灭庙堂之念一样,陶渊明也不时受到曾经的“猛志”的侵扰。

  其实无论是谢灵运,还是王羲之和陶渊明,他们在面临生命价值自我拷问时的这种徘徊矛盾的心理,几乎可以说是大多数个体生命寄托模式单一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的宿命,只不过他们在这种情境中自我排解的方式和效果存在差异而已。王羲之比较决绝,他在父母墓前立誓辞官归隐的特别方式,不但断绝了庙堂中人再次征他出仕的可能——“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也保全了自己的晚节,没有因“去而复还”而遭人讥笑。陶渊明虽然难免为自己的“有志不获骋”而彷徨不安过,但终究慑于“人我欺”的复杂局面,没有再踏入庙堂,避免了“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的窘状。

  与王羲之、陶渊明相比,谢灵运的心理斗争要激烈得多,代价也就格外的大。如同陶渊明表示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样,谢灵运留下的文字中也有过不止一次类似的表述,如他《游名山志》所说:“山水,性分之所适。”但他所谓的“性分之所适”的山水并未能战胜他的庙堂心,当元嘉三年宋文帝征他出山做官,且派他的旧交范泰写信敦奖他时,他便复还庙堂了。而且从他复出后被重用的期望破灭后“意不平”的表现来看,他所谓的“性分之所适”恐怕只是刹那的感喟。比起王羲之的“坐而获逸”和陶渊明的“羲皇上人”来,谢灵运这种瞬间的感悟对于庙堂之念的遏止更缺乏持久的疗效,他一直是“欲希心高远”。这个“欲”字,点出了谢灵运虽然一直是在期望、向往高远的境界,但因为无法摆脱那时时晃动的曲盖身影,所以也就永远只是“欲”,而难以最终获致。

  (选自2013 年第 3 期《清华大学学报》,有删改)

  6.下列对“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羲之出仕前虽一再推辞,但也曾想如谢安般干出一番事业,后来只因与王述不和,又耻于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才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

  B.陶渊明虽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仍不时受到曾经的“猛志”的侵扰。

  C.谢灵运多次说过“山水,性分之所适”之类的话,但山水并未能战胜他的庙堂心,元嘉三年他又复还庙堂。

  D.王羲之、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只是隐逸山林之念从未战胜过建功立业的理想。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王羲之给谢万的信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对自己“坐而获逸,遂其宿心”的欣喜,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

  B.陶渊明的诗中也常流露出庙堂之念,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担心万一出仕后不如意会被世人耻笑。

  C.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在面临生命价值自我拷问时,都有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矛盾的心理。这是他们的宿命。

  D. “欲希心高远”中的“欲”字,点出了谢灵运一直是在向往高远的境界,出仕做官只是被逼无奈,不是出于本心。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所以陶渊明并不能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王羲之的“坐而获逸”、陶渊明的“羲皇上人”和谢灵运的“性分之所适”,这些文字都表现出对山林隐逸的向往。

  C.王羲之立誓辞官归隐断绝了庙堂之念,陶渊明在彷徨不安中回归田园,虽然方式不同,但都避免了遭人讥笑的窘状。

  D.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都在山林和庙堂、隐与仕之间徘徊过。其中,谢灵运对于庙堂之念的遏止更缺乏持久性。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玉立斋记

  杨万里

  零陵法曹厅事之前,逾街不十步,有竹林焉。美秀而茂,予甚爱之。欲不问主人而观者屡矣,辄不果。或曰:“此地所谓美秀而茂者,非谓有美竹之谓也,有良士之谓也。”予闻之,喜且疑。竹之爱,士之得,天下孰不喜也,独予乎哉?然予宦游于此几年矣,其人士不尽识也,而其良者独不尽识乎?予欲不疑而不得也。

  今年春二月四日,代者?①将至,避正堂以出,假屋以居,得之,盖竹林之前之斋舍也。主人来见,唐其姓,德明其字。日与之语,于是乎喜与前日同,而疑与前日异。其为人,庄静而端直,非有闻于道,其学能尔乎!有士如此,而予也居久而识之,斯谁之过也?以其耳目之所及,而遂以为无不及,予之过,独失士也欤哉!

  德明迨暇,与予登其竹后之一斋。不下万竹,顾而乐之,笑谓德明曰:“此非所谓‘抗节玉立’者耶?”因以“玉立”名之。而遂言曰:“世言无知者,必曰‘草木’;今语人曰‘汝草木也’,则勃然而不悦。此竹也,所谓草木也非耶?然其生,则草木也;其德,则非草木也。不为雨露而欣,不为霜雪而悲,非以其有立故耶?世之君子,孰不曰:‘我有立也,我能临大事而不动,我能遇大难而不变。’然视其步武而徐数之,小利不能不趋,小害不能不逋。问之,则曰:‘小节不足立也,我将待其大者焉!’其人则不愧也,而草木不为之愧乎?” 德明负其有,深藏而不市,遇朋友有过,面折之,退无一言。平居奋然有愤世嫉邪之心,其所立莫量也。

  吾既观竹,夜归,顾谓德明曰:“后有登斯斋者,为我问曰,人观竹耶?竹观人耶?”隆兴元年,庐陵杨万里记。

  【注】①代者:指接替杨万里职务的官员,当时杨万里在零陵任期已满,正在等下一任官员来交接。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逾街不十步 逾:越过

  B.德明迨暇 迨:等到

  C.小害不能不逋 逋:逃避

  D.平居奋然有愤世嫉邪之心 居:居住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唐德明“庄静端直”的一组是(3分)

  ①欲不问主人而观者屡矣 ②非有闻于道,其学能尔乎 ③而予也居久而识之

  ④则勃然而不悦 ⑤不为雨露而欣,不为霜雪而悲 ⑥平居奋然有愤世嫉邪之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见其美竹,闻其美名,却不见其人,再加上作者深信零陵名士已交遍而对竹林主人产生的疑虑,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B.第二段写结交缘由,作者一方面从正面赞扬了唐德明“庄静而端直”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又自责,咫尺贤士,却视而不见,反衬了唐德明的沉静低调。

  C.文章因竹设喻,竹子凌霜傲雪、内虚外直的人文品质与竹林主人操守坚定、深居简出、放浪不羁、心系天下的性格操守自然融入到一起,设喻贴切恰当。

  D.文末用“人观竹耶?竹观人耶?”的问话收束全文,表明人即竹,竹即人,饶有理趣,发人深思,意味深长。

  12.〖ZK(〗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避正堂以出,假屋以居,得之,盖竹林之前之斋舍也。(3分)

  (2)其为人,庄静而端直,非有闻于道,其学能尔乎!(3分)

  (3)德明负其有,深藏而不市,遇朋友有过,面折之,退无一言。(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贞观十九年,太宗攻辽东安市城,高丽人众皆死战。诏令耨萨?①延寿、惠真等降众止其城下以招之,城中坚守不动。每见帝幡旗,必乘城鼓噪。 帝 怒 甚 诏 江 夏 王 道 宗 筑 土 山 以 攻 其 城 竟 不 能 克 太 宗 将 旋 师 嘉 安 市 城 主 坚 守 臣 节 赐 绢 三 百 匹 以 劝 励 事 君 者。

  (选自《贞观政要·忠义第十四》)

  【注】①耨(nòu)萨:高丽的部落酋长。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①

  李 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②。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注】①本诗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金陵送胞弟邓王李从益赴宣城任职时所作。②解携:分手,离别。

  (1)这是一首送别佳作,诗中“别酒重倾”“乱山凝恨”都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赏析。(4分)

  ①别酒重倾:

  ②乱山凝恨:

  (2)尾联流露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概括。(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一箪食,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鱼我所欲也》)

  (2) ,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6)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出师表》)

  (7)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郎朗:一瓶不断被勾兑的原浆酒

  周 舒

  ①郎朗9岁,郎爸辞去工作,专职陪读。父子俩登上去北京的列车。老妈一个人坚守沈阳,为他们提供配给。他们生活艰辛,全家有时要举债度日。

  ②培养一个天才的代价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回忆在北京求学的日子,郎朗印象最深的是“孤独”,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顶着北京七月的烈日寻找钢琴老师的家,他的沈阳话受到同学的嘲讽。在“天才”泛滥的北京城,他过去的成绩已经无法打动老师。有位女老师甚至很讨厌郎爸把儿子称为“天才”,不客气地对他说:“我看不出您的儿子是个天才。”郎朗用尽一切努力,也无法讨得这位女老师欢心,最终被逐出师门。

  ③14岁,郎朗进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踏上了独自求学的道路。他从来不上文化课,只是躲在琴房里埋头练琴。与其说他热爱弹琴,不如说是“超越”观念在作怪,他的脑海里有一长串名单,需要他一个一个地去超越。成年后,他接受各种采访,很少描述自己对钢琴的热爱,而只描述自己的万众瞩目。

  ④17岁,郎朗签约经纪公司。他每天打电话给经纪人,询问是否有演出。经纪人告诉他,他已经成功地成为大师的替补,假如有大师因故无法参加演出,他就有机会顶上。命运注定会向他展露笑脸。1999年,芝加哥的维尼亚音乐节上,著名音乐家安德烈·瓦兹身体不适,由郎朗顶替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出非常成功,他一举成名,有报纸记者甚至写出了“如果郎朗是一支股票,我借钱也要买”的文字。

  ⑤一度,他被描述成音乐厅里的刘翔、钢琴界的李小龙。顶着第一位征服西方观众的中国钢琴家的名头漂洋过海地杀回国内,郎朗收获了国人无尽的鲜花和掌声,赞美与追捧,风光无限;而他也的确不负众望地时常秀出自己的“爱国情绪”。“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都太老实,在外国人面前就要酷,就要为中国人争气!”当在德国演出受到质疑时,他如是说。当他在白宫演奏了《我的祖国》后,在博客里写道:“我又独自演奏了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歌’《我的祖国》。能够在众多外宾,尤其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元首们面前演奏这首赞美中国的乐曲,仿佛是在向他们诉说我们中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团结,我感到深深的荣幸和自豪。”当本不分国界的艺术落入凡间,被戴上爱国的噱头,钢琴师便已经失去了成为艺术家的心胸。

  ⑥郎朗成名后,他的母亲作为最贴心、最尽职的助手,与他一起飞越全球。只要有可能,父亲还会陪他一起接受采访。无论是2006年风传的刘亦菲主动示好郎朗,还是2012年郎朗与巩新亮的绯闻,郎爸郎妈都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为儿子辟谣,作解释,澄清事实。郎朗已经30岁了,好像无论是他还是他的父母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⑦台湾钢琴家陈宏宽认为,郎朗在艺术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显然,郎朗在某个层面是成功的。尽管尤勇大叔说,看到他闭上眼睛,就起鸡皮疙瘩,那不是因为沉浸于音乐之中,而是作秀;尽管另一位国外钢琴大师也说郎朗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表演杂技。无论是作秀还是演杂技,都是观者心态问题,郎朗手上的活儿绝对不差。只是,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人生是多面的,郎朗的人生似乎绝对称不上楷模更不应该被效仿。他的人生是单色的,挖掉那个黑白键盘组成的世界后,几乎一无所有。 ⑧郎朗在接受采访时,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坦率。他直言自己无法像有些钢琴大师那样保持神秘。“没人看到我,那怎么行?”如果真要选择在家里弹琴,他希望是“有很多摄像头对准我,通过互联网,我的演奏就能被全世界听见、看到,我还能收到出场费……”

  ⑨去年,郎朗参加了120场演出,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艺术像酒,沉淀发酵后才会醇香。而郎朗像一瓶茅台原浆,不断地被勾兑,勾兑出越来越多的名酒,而每一瓶酒的香气越来越淡。当酒的品质开始对不起它的盛名时,负面评价如期而至。

  ⑩他的成长经历被无数琴童以及琴童的家长视为金科玉律。可以想见,世界上不会再多出一个郎朗,而会出现无数个单色人生的父母与孩童,在没有风景的成功学小路上踽踽独行,成为精神色盲。

  (选自《非常关注》2012年第8期,有删改)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全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尤勇大叔说看郎朗弹琴时闭上眼睛就会起鸡皮疙瘩,认为那不是沉浸音乐的忘我,而是故弄玄虚的作秀;国外钢琴大师也说郎朗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表演杂技。二者对郎朗不无嘲讽的揶揄贬抑皆乃嫉妒使然。

  B.郎朗的成功经历被无数琴童和琴童的家长视为金科玉律的现实,折射出当今社会上部分父母望子成龙和部分青少年希望一夜成名的急功近利的心态。

  C.作者认为,郎朗的人生是单色调的,除了钢琴,他一无所有,这是对郎朗的全盘否定。

  D.文章对郎朗的经历、成就以及他的所作所为有褒有贬,溢美于其艺术事业的成功,遗憾于其艺术修养的缺失。

  E.“叙述”是“议论”的前提和基础,为“议论”张本铺垫;“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叙述”的点睛与升华。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叙”得精彩,“议”得深刻。

  17.台湾钢琴家陈宏宽认为“郎朗在艺术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父母对他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答:

  18.文中说“郎朗像一瓶茅台原浆,不断地被勾兑,勾兑出越来越多的名酒,而每一瓶酒的香气越来越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9.从郎朗的身上我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意并联系实际加以探究。(8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0.下面一段材料是《湖北日报·千湖新记》的开栏语。请为你家乡附近的湖泊写一段简短的推介语。要求语言生动,不超过40字。(4分)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人们诗意地栖居于湖畔,与湖和谐相生。且看岸芷汀兰,波光映面,锦鳞翔底,水草摇曳,这就是我们千湖更新的理想。湖北,以湖著称于世,以湖传承子孙。“千湖新记”栏目,用历史的回望和现实的观察展望湖泊的未来,营造爱湖、护湖、亲湖的地域特色文化,形成珍惜湖泊、建设美丽湖北的社会风尚,让湖泊保护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湖泊名:

  推介语:

  21.下面的诗句表现了神奇的仙境,请展开想象,描绘出诗句中奇妙的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2.仔细阅读下面这幅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的漫画,按要求作答。(4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2分)

  (2)请从“语文”的角度,说说你对这一改革方案的看法及理由。(不超过30字)(2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①近日,重庆铁路中学黄兴力校长在网上发了一条微博:“我校一家长对学生玩智能手机深恶痛绝。他做过调查,小孩一天在智能手机上花费3. 5小时。他想在学校发起使用非智能手机,禁用智能手机的活动。用自己一年的收入为全校学生购买非智能手机并免费发放给他们。这样,他得花40多万元。他是匿名捐赠,不带任何商业目的。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②“手机”“上网”“网上”这些词还有人不熟悉吗?“网(络)”是如此广度如此深度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③“网”这个词,最早的意思是“捕猎的工具”,然后引申出“用网捕捉”之义,又引申出比喻义“法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有关的词越来越多,如“罗网”“网罗”“落网”“网络”“天网”“关系网”“人情网”等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9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