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作文 >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编

时间: 文桦2 高考作文

  素材是作文成型的基础,一般认为,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相关汇编。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高考作文素材汇编:

  100、哥哥和妹妹

  从前,有一个农夫受地主的雇佣,为地主收割庄稼,两人讲条件时,农夫问地主:“我每天割多少?”地主说:“你一直割到照亮天空的那个东西下山就可以了。”“那你每天给我多少的报酬呢?”“我每天给你一小袋面粉。”双方讲妥条件后,农夫下田干活了。

  太阳下山后,辛辛苦苦割了一天庄稼的农夫找地主说:“我已经割了一天了,你也该给我面粉了。”没想到地主说:“这怎么算一天呢?”“太阳已经下山了呀!”农夫为自己辩解道。“是啊,可是太阳的妹妹月亮又出来了,她也正给天空照明嘛,所以你还得继续割。”农夫听了,无可奈何,只好回到田里去干活了。结果他苦苦地干到月亮也下山了才来到地主家里,地主见了农夫说:“现在我给你面粉,你回去拿袋子吧。”

  当地主见到农夫拿来的口袋时,吓了一大跳。原来农夫拿了一个超级的大口袋。“你怎么拿这么大口袋?”地主恼怒地问他。农夫回答说:“这是小口袋的哥哥。”地主说:“口袋怎么会有哥哥?”农夫说:“太阳有妹妹,小口袋为什么就不能有哥哥呢?”地主无言以对,只好让农夫装走一大口袋面粉。

  101、走出传统模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杜黑任意大利米兰师参谋长。他敏锐地觉察航空力量的重要性,并坚持建设和发展空军。这种创新思维,受到当时一些高层军官的质疑、嘲笑。因此杜黑被军事法庭判处一年监禁。战生,杜黑被重新起用,先后任航空等职。如今,杜黑的建立独立空军、集中使用空中力量、夺取制空权等思想早已为所有国家的军队所公认和采用。

  在不长时间后,美国也发生了类似事情。当坦克和装甲车问世后,美国陆军的一位步兵军官便潜心研究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原理。30年代开始,这位步兵军官不时撰写出关于机械化战争的文章,提出了与传统大相径庭的观点。很快,步兵军官招来上司的指责。上司严肃地警告他,如果敢向铁定的作战理论发出挑战,将把他送上军事法庭。就是这位因创新研究而险些退役的军官,后来却成了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领导并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并且在退伍后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艾森豪威尔。

  102、空墙画展

  巴黎卢浮宫是世界一流的艺术博物馆,墙面商业价值无以伦比。

  昔日,有块墙面正是靠悬挂着一幅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达芬奇的绝版真迹《蒙娜丽莎》而频频招徕千千万万为一饱眼福的四方游客的。

  游客的爆满,为卢浮宫带来了不菲的门票收入,馆方上下莫不拍手称快,恨不能其情其意就这样千秋万代永远流传下去。可实在未曾想到,展馆会突遭劫难——那幅价值连城的《蒙娜丽莎》,竟在1891年的一天深夜,被“梁上君子”施展手段给窃去了!从此,卢浮宫上上下下,人人都为此一犯愁:今后,再补挂上哪幅画,方能与原先那幅相媲美而照样能招徕四方游客呢?

  就在这众人千愁百难的关键时刻,忽有智者建议:何不就让这墙“留白”?馆里一时无其他更好的良策,于是就权作死马当活马医,试试再说。从此,这面原先挂着《蒙娜丽莎》的名事的偌大的一方墙面,变得空荡荡起来。

  可令馆方万万没想到的是,“留白”的空墙,非但丝毫未减游客的兴致,反倒招徕了比原先多数十倍的四海游客前来观瞻看“故事”——看这其中涵藏着的一段“特殊故事”。人们久久驻足凝视着这面空墙,慨叹着,回味着,猜测着,愤怒着,甚至建议着……场面异常火爆,且日工资甚一日。

  两年下来,竟比以往12年观瞻名画的人数总和还多出许多。

  103、聪明的失误

  70年代初,施利茨酿酒公司曾是美国第二大啤酒公司,仅次于安霍伊泽-布施公司。它的啤酒产销量都使它在全美啤洒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施利茨酿酒公司不满于现状,认为它们的利润太低。为了提高利润,该公司改变了它的酿酒工艺,将生产时间从12天缩短为4天,大大地减少了生产周期。公司仍不满意,又以各种添加剂降低成本。结果效果出厅地好,此举丝毫没有影响它的销路。施利茨酿酒公司雄心勃勃,在初尝胜利的甜头后决定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公司在销量第二的情况下利润上升为第一。

  由于啤酒的保鲜期短,所以许多卖不出去的啤酒往往被经销商退回,这是造成利润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施利茨酿酒公司决定进一步延长啤酒的存放期,在啤酒中增加了一种可以延长啤酒保鲜时间的成分,准备借此大赚一笔。

  然而不幸很快发生了。这种保鲜添加剂与原来添加的用来降低成本的成分发生了反就,使啤酒看上去像牛奶一样。在消费者的一片“我们喝酒不喝牛奶”的谴责声中,施利茨于1976年大批回收这种本意想创造高利润的啤酒,同时回收的还有自己若心经营起来的品牌形象。施利茨酿酒公司从此一蹶不振。

  104、胆汁入水

  有位远来的中医老专家义诊,善于诊治各种疑难杂症。于是,一位少妇便起早去排人求诊。他向老专家诉说了自己的病情;已经多日茶饭不思,夜里无眠,身体乏力,日渐消瘦......

  老专家给她切过脉,观过舌相,便肯定地说:“你只是心中有太多的苦恼事,体有虚火,并无大病。”少妇听了如遇知音,于是便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炒股赔了一大笔款,悔不当初;丈夫前不久开了一家个体商店,生意并不兴隆;公公婆婆年迈体弱,需要经常去帮助料理家务;近日又和亲属发生了一些矛盾......老专家仔细地听过之后,问起她的另外一些情况:“丈夫对你感情如何?”少妇脸上有了笑容说:“他很疼爱我,对我关心备至。”老专家又问:“孩子呢?”少妇眼里闪出亮彩说:“女儿很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也很懂事。”老专家在问:“你呢?做些别的事情吗?”少妇连忙点头说:“我搞服装设计和加工制作,每年都有一些产品出口,去年,我入股的这家服装厂还被评为明星企业......”老专家一边问一边用笔写,然后把写满字的两张纸放到少妇面前。一张纸上面写着好的苦恼事;另一张纸上面写着她的快乐事。老专家对少妇说:“你的病已经诊断好,这两纸就是治病的药方。你把苦恼事看得太重了,忽视了身边的快乐。”说着,老专家让学生取来盆水,一只猪苦胆,把胆汁滴入水盆中,那浓绿色的胆汁在水中淡开,很快便见不到了踪影。老专家说:“你已经亲眼看到了,胆汁入水,味则变淡,人生何不如此?”少妇颇有所悟。

  105、语言的伤害

  有一篇外国寓言故事,写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他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来到熊窝,母熊安排他住宿,还拿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日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虽怏怏不乐,但嘴上却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吧。”樵夫照她的话做了。若干年后,樵夫又遇到母熊,问她头上的伤好了没有。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我一辈子也不忘不了。”

  由此可见,语言伤害有时超过肉体伤害,因为它刺伤的是心,是灵魂。

  106、后面有头狮子

  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

  可是,好几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不超过900里。

  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

  青鬃马愁眉若脸地说:“没法子啊,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了。”伯乐问:“真的吗?”

  青鬃马说:“真的,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又一天的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惊雷般的一声吼叫。他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正旋风般地向他扑来。

  青鬃马吓得魂飞魄散,他撒开四蹄,没命地狂奔起来。

  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儿喂了狮子。”

  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

  “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望伯乐,伯乐的脸上挂着神秘的笑容。

  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他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赶自己。后来,他终于成了一匹千里马。

  107、一双鞋

  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急匆匆地踏上车门,可是他的一只脚被门夹了一下,鞋子掉了下去。火车开动了,这个人毫不犹豫地脱下另一只脚上的鞋子朝第一只鞋子掉下去的方向扔了下去。

  有人奇怪地问他为会么要这样做。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很有用。”这个人叫甘地,在印度,他被尊称为“圣雄”。

  108、悠然下山去

  森林中举办比“大”比赛。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了一块巨石,拼命地鼓起肚皮,并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

  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我的一位朋友,是个登山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64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当地讲起这段经历时,我们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

  “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联想起人生,一个人不怕拔高,就怕找不到生命的制高点,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穿越突破口,抵达更高的层次。如果说挑战是对生命的发扬,那么明智该是另一种美好的境界,是对生命的爱戴和尊敬。一个不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命运对给予他处罚。

  那样,揣一跟坐标尺上路该是何等重要!它能督促我们不懈努力地攀登,又能提醒我们恰到好处地戛然而止。

  仰之弥高,那是笨蛋的愚蠢和贪婪。一个智者,此时此刻,也许悠然而从容地下山去了。

  109、苦难是金

  有一本叫《庞城末日》的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意大利古城庞贝有位卖花姑娘叫倪雅。她虽然双目失明,但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地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像常人一样靠劳动自食其力。

  不久,维斯维沙大火山爆发,庞城面临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中,昏暗如无星的午夜,黑漆漆一片。惊惶失措的居民跌来撞去寻找出路,却又无法找到。但倪雅本来就看不见,这些年来又走街串巷地在城里卖花,她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而且她还救了许多人。因为好可以不用眼睛安全地行走,她的残废已成为好的财富。

  110、三只杯子

  我和两位朋友打算买一只便携式玻璃杯,闲暇时逛了几家大商场,但都不出售我们需要的东西,只好到步行街去找。终于在那里找到了一种有素淡花草图案的,一只喊价12元,我们最后以15元买了3只。

  回到住处,清洗之后,我们开始用各自的杯子泡茶喝。这才发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精心挑选的3只杯子中,有两只有毛病。李兄的杯盖渗水,杨弟的杯座与体脱落,两人都显得有些失望。看到两信老友不满意,我也有些伤感,却又突然灵机一动李兄经党下乡,用我这只好的;杨弟蹲办公室,杯盖渗水无伤大雅;而杨弟那只没有了杯座的,正合我这个农民拿回家田间地头享用。如此调配,各尽其用,皆大欢喜。

  111、吃蛋

  一个人家里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为他下一只鸡蛋。对于这只鸡及其下的蛋,他有三种选择:1、坚持每天吃一个蛋(收支平衡):2、每天吃一个蛋总感到不过瘾,有一天下狠心杀了母鸡吃掉(透支消费);3、先不吃鸡蛋,等到第10天有了10只鸡蛋时,把它们孵成小鸡。假如其中死掉20%(2只),成活了4只雄鸡、4只雌鸡;过了一段时间,4只雌鸡再加上那只老母鸡每天总共能下5只蛋,这时仍然不急于吃鸡蛋,等到第10天时,便有了50只鸡蛋,再把这50只鸡蛋孵成小鸡。如此循环往复数月,让这此母鸡每天产蛋达到1000只,这时候,主人每天不论吃多少鸡蛋都没有什么影响了。

  112、碰壁的鲮鱼

  曾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把鲮鱼放进同一个玻璃器皿中,然后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兴奋地朝鲦鱼进攻,渴望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美味,可每一次它都“咣”地一声撞在了玻璃板上,不仅没有捕到鲦鱼,反而把自己撞得晕头转向。

  碰了十几次壁后,鲮鱼沮丧了。当生物学家轻轻将玻璃板抽去之后,鲮鱼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的鲦鱼却视若无睹了。即使那肥美的鲦鱼一次次地擦着它的唇鳃不慌不忙地游过,即使鲦鱼的尾巴一次次拂扫了饥饿而敏捷的身体,碰了壁之后的鲮鱼却再也没有进攻的欲望和信心了。

  几天后,鲦鱼因为有了生物学家供给的鱼料依然自地畅游着,而鲮鱼却已经翻起雪白的肚皮飘浮在水面上了。

  美食张嘴可得,鲮鱼却饥饿而死,这的确可悲可笑。

  113、蚌病成珠

  有一项医学资料称,一年里不患一次感冒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感冒的人的6倍。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却是真实而合乎科学的。据生物学家观察,一条鱼放在水缸里没几天就死了,而3条鱼放在水缸里,却可以活一年。因为它们处在一种竞争氛围中,越活越有“战斗力”。还有一个成语叫“蚌病成珠”,蚌因体内嵌入沙子,便分泌出一种物质包住沙子,自我保护,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颗晶莹的珍珠。

  114、不能省去的字

  法国工程师汉斯新婚燕尔,沉浸在蜜月之中。一天,汉斯临时要到瑞士去办些事,在机场他吻别了新婚的妻子,登上了飞机。一星期后,圣诞节要到了,汉斯买好了返程的机票,匆忙赶到电报局告诉妻子返程日期,他拟好了电文,交给一位小姐说道:“算算多少钱”,小姐告诉他应付的数目,汉斯发觉自己所带的钱不够,“把‘亲爱的,这几个字从我的电报中去掉吧。”他说,“这样钱就够了。”

  “不!”那小姐说,并打开自己漂亮的钱包,掏出钱来对汉斯说:“我来为‘亲爱的’这几个字付钱好了,做妻子的最需要从他们的丈夫那儿得到这个字眼。

  115、砍掉手臂

  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也没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这真诚的赞美引起了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一柄斧子,把雕像的双手砍掉,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也惊奇了!

  116、两个都对

  墙壁上,一只蚂蚁艰难地往上爬,爬了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

  第一个注视着这只蚂蚁的人,禁不住说:“一只小小的蚂蚁,这样执着顽强,真是百折不回啊!”

  第二个注视着这只蚂蚁的人,也禁不住说:“可怜的蚂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唉,可悲的蚂蚁!”

  第三个人问智者:“观察同一只蚂蚁,两人的见解和判断截然相反,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可敬的智者,您认为哪一个对呢?”智者回答:“两个人都对。”

  117、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有这样一个故事:门捷列夫把一个个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写在一张纸牌上,在摆弄这些纸牌时偶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有人感到非常惊奇,曾问他怎样想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听了,大声笑起来,回答说:“这个问题我大约考虑了20年,而您却认为坐着不动,5个戈比一行地写着就行了!事情并不这样!”是的,虽然科技发明、创造的成果“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它是“踏破铁鞋”的必然结果。如果把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归结到机遇等偶然性因素上的话,我们就会问: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别人为什么不能呢?我们只能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18、中国裁判

  上帝率领的天使足球队与撒旦率领的魔鬼足球队踢了一场球赛。经过90分钟的激战,比赛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实力明显占优的天使队大比分败北。上帝百思不得其解,只好询问撒旦。撒旦一语道破天机:“我请的是中国裁判。”上帝恍然大悟。

  119、宽恕

  美国前总统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为顾客的钱被前一位顾客拿走,顾客与林肯发生争执。杂货店的老板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不满意,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在许多年后,林肯当上了总统。做了总统后的林肯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

  120、解除心灵的监禁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苦全然赦免。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赦免。

  121、半条生命和整个生命

  一个渔夫和哲学家在一条小河上遇上了。

  哲学家问:“你会外语吗?”

  渔夫:“不会。?”

  哲学家又问:“你懂得历史吗?”

  “不会。”

  哲学家对渔夫说:“那你等于失去了半条生命!”

  突然,一阵狂风吹翻了小船。渔夫问哲学家:

  “你会游泳吗?”

  “不会。”

  渔夫说:“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

  122、最大的麦穗

  三个人来到麦田边,相约看谁能采到最大的麦穗。规则是只能采一颗,且不能回头。

  第一个下地了,他看到前面就有大朵的,但他不甘心,认为后面还会有更大的,结果走到田的尽头,只采到了一束小的。

  第二个走了,他吸取了第一个人的教训,没有多贪,在前面看到一个大的,就伸手采了,可他走着走着,却看到了更多的大的。

  第三个出发了。他走了一段,停下来看了看,在相对选择后采下了大点的。

  结果,第三个人采的麦穗最大。

  123、画家的感慨

  从前,有一位画家相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标上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说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中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124、鲸鱼的高度

  假如你看到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过水面6.6米,并为你表演各种动作,我想你一定会发出惊叹,将这视为奇迹。而确实有这么一只创造奇迹的鲸鱼。

  这只鲸鱼的训练师向外界披露了训练的奥秘:在开始时,他们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下,使鲸鱼不得从绳子上方通过,鲸鱼每次经过绳子上方就会得到奖励,它会得到鱼吃,会有人拍拍它并和它玩,训练师以此对这只鲸鱼表示鼓励。当鲸鱼从绳子上方通过的次数逐渐多于从下方经过的次数时,训练师就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提高的速度必须很慢,不至于让鲸鱼因为过多的失败而沮丧。

  125、打鱼的渔夫

  古代有个渔夫,打鱼的技术很高。他有个习惯,就是每次打鱼时,都要定下个目标。

  早春时,他听说墨鱼的价格高,他出海就专找墨鱼,可他遇到的都是螃蟹,他空手而归。而回到岸上,发现螃蟹的价格卖得很火,他十分后悔。

  第二次出海,他专门找螃蟹,可这次碰到的却都是墨鱼,他只认螃蟹,这次又空手归来。到了家后发现,市场上墨鱼的价格卖得好。他又痛苦不堪。

  第三次出海,他发誓,只要是墨鱼、螃蟹,他都要捕,可什么也没看到,只看到大量的鲛鱼。他失望极了,只好空手而归。就是这次上岸,他看到别人都在大量地出售鲛鱼,价格十分可观。

  126、登山者发现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想不靠氧气瓶登上6000米以上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最终他发现了无氧登山的奥秘。他说,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气。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消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顶,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拔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127、心底荷花

  “__”期间,著名作家沈从文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

  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时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的荷花真好……”

  一句话,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令人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王孙可游的人间仙境。

  128、杰克逊的严于守法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第七任总统。1814年,美国军队与当时的英国侵略军在新奥尔良地区展开激战。当地的一位报纸编辑对杰克逊的指挥很不满意,在报纸上说杰克逊“临阵怕敌”。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杰克逊担心这位编辑继续发表类似的文章,涣散军队的士气,于是逮捕和监禁了这位编辑,后把接受编辑申诉的多明尼卡法官也一起关了起来。

  没过多久,杰克逊指挥的“新奥尔良战役”胜利了。他取消了戒严令。被释放复职的多明尼卡法官却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发出传票,要杰克逊到庭受审。杰克逊放下手头繁忙的公务,立即出庭接受审判,并根据法院的判决,缴付了一笔罚款。当他走出法庭时,一群为他抱不平的人围住了他。他们不能容忍小小法官竟审判赢得战争胜利的大英雄。然而杰克逊却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法官的判决是公正的。你们不必为我抱怨这一判决,而且今后也要引以为戒,牢牢记住,不要做违反宪法和法律的事。”

  129、画得不像

  从前有个画画儿的,觉得自己画得很好,画什么像什么。有一回,他画了一张《斗牛图》:两头牛,头顶头,犄角对着犄角。他觉得画得太好了,越看越喜欢,就把这张画挂在墙上,谁来让谁看。来人也都说:“画得真好!”

  大家都在夸这张画,他家里一个干活的小工,提着水壶进来了。他看见客人正夸这张画,于是边笑边摇头。客人们问他:“你笑什么?”小工说:“这画好什么呀!”他这么一说,看画的人瞪大眼睛,看着他,谁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画画儿的人听了很生气,摇头晃脑地说:“你懂什么画画儿?”“我是不懂画画儿,可是我从小就放牛,我看见过牛打架,我觉得你画得不对!”“你说说怎么不对?”“牛打架都是夹着尾巴,没有你画上这样把尾巴翘起来的!哎,你来瞧外边两头牛正在打架哪!”

  大伙往窗外一看,草地上两头牛正顶哪,牛尾巴果然都夹着,大家转过头来再看看这张画儿,画儿上的两头牛的尾巴都翘得老高。画画儿的人脸红了,不好意思了。

  130、扶一把

  某人坐计程车,路上看见一个因为超速而自己翻覆的摩托车。骑士面孔朝下地躺在路旁,沮沮的鲜血自额角沁出,居然没有一个经过的人去救他。

  “最起码应该把他扶起来,头朝上,以减低脑里的血压,否则活不了多久。”司机说。

  某人一路上不断想司机的话,下车时忍不住地问:“你既然知道,把他扶坐起来,可以救他一命,为什么刚才不停车去做呢?”

  “你既然听到我这样说,为什么不叫我停车;自己下去扶呢?”

  扶人一把并不困难,但是多数的人只会说,不去做,甚至还责怪别人不为。

  131、努尔哈赤惜衣

  清太祖努尔哈赤一次外出打猎。大雪刚刚停止,他怕草上的浮雪打湿衣服,就扯起衣襟行走。他的侍卫私下里悄悄地说:“皇上什么东西没有呀,怎么还爱惜这一件衣服呢?”清太

  太祖听到这话,笑着说:“我难道是没有衣服才爱惜它吗?我常常把衣服赐给你们。这衣服是让它遭到雪水打湿,还是让它鲜亮光洁更好些呢?我亲自带头讲求节俭,你们正应当好好仿效我的做法呀。”从这以后,八旗的臣民,没有敢华丽衣服办事的。

  132、上帝不会给的太多

  一个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他一无所有。他贫穷,无钱租房,借用一家废弃的车库作为画室。夜里常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一天,疲倦的他抬起头,看见在昏暗的灯光下有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他没有想方设法去捕杀这只小精灵,磨难已使他具有艺术家悲天悯物的情怀。他与小老鼠互相信任,甚至建立了友谊。不久画家离开堪萨斯城,被介绍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卡通片。然而他再次失败,穷得身无分文。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中苦苦思索,怀疑自己的天赋。突然,他想起了那亮晶晶的小眼睛,灵感就在黑夜里闪现了:全世界儿童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这位画家就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沃尔特·迪斯尼。

  上帝给他的并不多,只给他一只老鼠,他抓住了。

  133、差生的哭声

  当教师的时候,我曾教过一名“差生”,他念了五年书,但一直坐在二年级的板凳上。这名“差生”很自卑,人却很勤快,每天都争着做好事,比如扫厕所,几乎一个人全包了。可同学们对此却熟视无睹,连老师也提不起表扬他的兴趣。

  为了改善课堂上的沉闷气氛,我常常提出点课本之外的知识考学生——“一根竹子和一根稻草,一重一轻放在水里,哪根先沉下?”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题,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有些难度。学生们顿时像树上的小麻雀叽叽喳喳起来,有的说竹子先沉下,有的说稻草先沉下,更多的则瞪大了眼睛期待地望着我。

  坐在后排的“差生”突然站起来:“老师,我知道答案!”话音刚落,全班同学轰然大笑,“差生”脸红了。在我再三鼓励下,他才怯怯地答道:“稻草和竹子都不会沉。”当我大声宣布“答案完全正确”的那一刻,整个教室寂静无声,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差生”坐回了自己的座位,竟然趴在桌子上哭了。人的记忆就是这么奇怪,而今我已经离开教学岗位多年,过去这段岁月中留给我的最深印象,却是这个“差生”的嘤嘤哭声。

  134、唐镜的异化

  唐太宗李世民很喜欢镜子,他的一句名言便是“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由于他常常把铜镜当作赐品赐予臣下,这就刺激了制镜业的发展,以至于镜子的华贵富丽逐渐登峰造极,稍微有点身份的人,都要有“玉匣金镜”,装镜的匣子要用上等玉石制成,匣中的镜子要镶金镀银甚至镶嵌珠宝翡翠。后来,唐镜演变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叫做“金银平脱”,就是把黄金和白银打成薄片,然后在上面雕花刻物,造出图案,再用漆粘贴在铜镜背面。这种镜子一拿出来,金光闪闪,煞是好看。据史书记载,唐中宗还令人为他选了一丈见方的巨镜,铸上金花银叶,可谓富丽堂皇之至。

  镜子是用来照人的,而一旦强化了镜子的价值功能,镜子便会发生异化,它在很大程度上便成了显示和炫耀财富与身份的代表。正如同今天许多东西的原本功能也在不断弱化,而附加在它身上的价值功能日益强化那样。一本小小的挂历,也都时髦“24K纯金泊打造”;一只手表,若镶以名贵钻石,便会身价万倍;一支万宝龙大包头金笔,要价5000元以上,有人兜里插上它,并不是用它写字,只是要显示一下贵人的身份。于是,异化的功能,便成了一种有价值的包装。

  135、走不回来的人

  曾读过一个贪心人的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136、看不懂的故事

  教授每天都要给临睡前的孙子讲个故事,但《幼儿画报》上的一篇叫做《三个猎人》的故事,却让教授讲不下去了。故事说:

  从前有三个猎人,两个没带枪,一个不会打枪,他们碰到三只兔子,两只兔子中弹逃走了,一只兔子没中弹,倒下了。他们提起一只逃走的兔子来到一幢没门没窗没屋顶也没有墙壁的屋子前,叫出屋主人问:“我们要煮一只逃走的兔子,能否借个锅?”“我有三个锅,两个打碎了,另一个掉了底。”屋主人说。三个猎人听了十分高兴:

  太好了,我们就借掉了底的。”他们用掉了底的锅,煮熟了逃走的兔子,美美地吃了个饱。教授琢磨了好几天,也没有琢磨出这个故事是啥意思,于是给《家教周刊》写了封信,指出这篇故事让人瞠目结舌的逻辑性错误:

  中了弹的兔子怎么能逃走,没中弹的兔子又如何会倒下?猎人如何将逃走的兔子提起煮着吃?没底的锅怎么能煮熟逃走的兔子……教授的信刊出后,多家报刊作了转载,教授也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来信当然都是支持教授的观点,教授深受鼓舞,对幼儿读物成人看不懂的现象,又一连发表了多篇批评文章。

  一年以后,教授家里来了位客人。客人与教授一见如故,相谈甚洽。谈到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因为害怕失去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考上研究生(论坛)之后却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到县城储蓄所去做了储蓄员;劣迹斑斑、臭名昭著的贪污犯却做了反贪局局长等现象……谈着谈着,两人唏嘘不已。不知不觉大半天过去,这时客人突然问教授:“你还记得《三个猎人》的故事吗?你现在能读懂《三个猎人》了吗?”教授愣了愣,默然无语。良久,教授的眼睛突然一亮,“哎哟”一声,他拍了拍脑袋说:“最简单的真理往往最难发现,《三个猎人》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有很多可能的事会成为不可能,不可能的事却会成为可能……”

  137、分寸

  清末曾国藩回湖南组建湘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几个重要城市,最后攻陷金陵,曾国藩因此受封一等侯爵。可是也就在这时,曾国藩发现他的湘军总数已经达到30万众,是一支谁也调不动,只听命于曾国藩的私人武装。曾国藩感觉到了顾命大臣功高震主的问题,他开始自削兵权,从而解除了清廷的顾虑,使自己依然得到信任和重用。历史上,有不可尽数的立下绝世功勋的人都没能逃脱“狡兔死,走狗烹”。

  138、拆字

  “拆字”分复杂的和简单的两种,复杂的有一套一套的理论,不去说它,简单的只凭直观,是一种游戏。上小学时,语文老师讲解“臭”字:“自大一点就是臭”,以此教育学生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上大学时,教文艺理论课的老师剖析“伪”字:“人为便是伪”,以此区分自然和雕琢的高下,实际上玩的就是“拆字”的游戏。明人陈继儒的《太平清话》中有一则“拆字”的札记:“李之颜云:尝玩‘钱’字旁,上着一‘戈’字,下着一‘戈’字,真杀人之物,而人不悟也。然则两戈争贝,岂非‘贱’乎?”类似的玩意儿在古人的随笔小品中几乎随处可见。

  139、三份试卷

  在一次考试中,老师将三组题目发给学生。一组为20题,一组为30题,一组为40题。全班同学都作了选择。

  题目收上来了。老师将选择20题的学生都判为C等,尽管有的同学做的全对;老师把选择30题的同学都判为B等,尽管有的同学做对了一半;而老师把选择40题的同学都判了最高的A等,尽管有的同学对的很少。

  老师解释说,这次考试不是考同学们的能力,而是考同学们的勇气。

  140、手表原理

  有一个人,早先戴着一块手表,他时常看手表,时间观念很强,他也很自信。后来,他添置了一部手机,而经常出现手机的显示时间和手表不太一致,他不知道该信哪个更准,这使他平添了不少的苦恼。

  141、徐溥投豆

  明人徐溥在求学时期,为了不断检点自己的言行,便别出心裁地想了一个妙法。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每当自己须知了一件坏事,说了一句坏话,想了一个坏念头时,就在一个瓶子里放一粒黑豆,做了好事就在另一个瓶里放一粒黄豆。开始时,黑豆颇多,黄豆寥寥,他便深刻反省;过了一段,黑豆黄豆已各占一半。他再接再厉,律已更严,久而久之,瓶中黄豆半满,黑豆则屈指可数。徐溥就凭着这种持久约束,不断修炼自我,完善品德,终于成为明朝一代名臣。

  142、战士中的一员

  美国著名的四星给巴顿,他不仅具有超凡的气魄、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而且也很善于用一种富有特色的语言对他的将士进行宣传鼓动。他的部队在诺曼底登陆时,战场上还一片混乱,巴顿一上岸就冒着枪林弹雨,来到士兵们中间,说:“弟兄们,能在这里和你们并肩战斗,我感到非常骄傲。让我们切断德国换鬼子的肚肠,一直打到柏林去!”一路上,他问题抽出许多时间和士兵们交谈,很少有司令官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架式。士兵们听了他的话,感到司令特别亲近,仿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正和他们一起并肩战斗,群情无不为之激奋,斗志昂扬。

  143、寻找快乐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NextPage]

  144、机会

  一位教营销学的老师问他的学生:“什么叫机会?”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机会就是你碰到了,别人碰不到的那种特别的运气”;有的说:“机会就是别人对自己的关照”;还有的说:“机会就是你平时经营的种种关系”。这位老师未置可否,只是给学生讲了他出国考察时了解到的一件事情。

  泰国许多地方盛产椰子,而椰树高达十几米,且树干光滑没有枝丫,采摘椰子难度非常大,每年上树摘椰子都要出一些安全事故。一位高中毕业的挪农设立了一个驯猴学校,主要是训练猴子摘椰子的技术,作文素材《活学巧用稳拿高分 高考语文作文素材200篇(下)》。然后把这些训练有素的猴子卖给那些园主或者是想以出租猴子为业的农民。因为猴子摘椰子的工效比人高了三四倍。结果,他训练的猴子供不应求。短短几年这位农民就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翁。

  老师接着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说:“那个泰国农民如果不了解椰农摘椰子的艰辛,没有一双善于寻找的眼睛,机会永远也不会来到他的面前。”

  145、孟尝君的用人之道

  孟尝君胸襟宽广,有超人的气度,是他用人成功的原因之一。冯谖寄食于孟尝君,起初并无半点功劳可居,却接二连三地弹剑,歌“长铗归来乎”,嫌孟尝君对他的待遇不周,这是一般人所不能容忍的,无怪乎“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但孟尝君却对他有求必应,关怀备至,直到“冯谖不复歌”。冯谖第一次为孟尝君办事就自作主张,胆大包天地把孟尝君的债券付之一炬,为其“市义”而归。孟尝君虽然一时不能理解,感到“不悦”,但他还是礼数周到地对冯谖说:“喏,先生休矣。”他在紧要关头表现出过人的涵养和气度。

  146、萧何月下追韩信

  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麻痹项羽,烧毁栈道,来到南郑。由于部下多数东边人,途中跑了几十个军官。韩信因刘邦不重用自己,也跟着一起跑了。丞相萧何听说了之后,没有来得及告诉刘邦,亲自连夜追赶韩信。刘邦对此不很理解。萧何解释道:“韩信是全国杰出的人才。大王如果想当汉中王,不用他也没什么紧要,但如果要争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商量大计的人了。”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以韩信为大将,韩信果然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

  147、鲍叔牙荐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被杀。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护送下,返回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在回国途中,曾遭到护送公子纠回国抢夺王位的管仲的暗杀。这次暗杀没有得逞。公子纠和管仲只好躲到鲁国去了。后来齐桓公发兵攻打鲁国,要求鲁国杀死纠,交出管仲,否则不退兵。鲁国只好答应条件。

  管仲被押送回国,鲍叔牙亲自到城门外迎接他,还把他推荐给齐桓公。桓公说:“管仲用剪射我,想要我的命,我恨不能剥了他的皮,吃了他的肉,你还想叫我征用他?”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人,自然要帮公子纠。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要是能够重用他,他将为你取得天下。”

  齐桓公接受了鲍叔牙的推荐,管仲果然不负重托。鲍叔牙反倒做了他的助手。

  148、巴罗辞职让牛顿

  1611年,18岁的牛顿进了著名的剑桥大学。他非凡的智慧与才华很快引起数学老师巴罗的注意。怎样才能使这匹出类拔萃的千里马更快地登上科学的高峰呢?牛顿获得硕士学位后,巴罗多次这样地思忖:如果为牛顿谋到一个讲座的位置,就可以使他的才能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可是,眼下并没有“讲座”的空缺。于是,他毅然辞去了自己的教授讲座,让比他小33岁的牛顿接任。这一年,牛顿才26岁。宁肯放弃待遇优厚的讲座位置,积极扶持新秀巴罗教授是不是一个教不下去了的草包教授呢?恰恰相反,巴罗是位博学多才的名教授,就连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都称赞他是“欧洲最优秀的学者”。

  149、信陵君从谏

  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窃得虎符,杀了大将晋鄙,解了赵国首都邯郸之围。赵王为了感谢他,准备把五座城送给他作为封地。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很得意,显露出骄傲自得的神色。这时候有个门客对他说:“世上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事情又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人家有德于你,你不可以忘记;你有德于人家,希望你把它忘了。况且你假托魏王的命令,夺了晋鄙的兵权救了赵国,对于赵国虽然有大功,但是对于魏国却算不上是忠臣。你却居功自傲,我认为你不该这样。”信陵君立即自责,显出无地自容的神色,虚心接受了门客的意见。

  150、根深才能叶茂

  19世纪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在卢昂上中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普法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福楼拜教莫泊桑写小说要在练基本功上下功夫,因此十几年不让他发表小说,只是写作。1879年夏,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写了《羊旨球》,得到福楼拜允许发表,从此一举成名。

  151、昆山无书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他生长在江苏昆山,据传说,他从小就如饥似渴地勤奋读书,没有多少年,昆山所能找到的书都被他读完了,至今还流传着“昆山无书”的美谈。

  顾炎武的著作《日知录》“自序”说:“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遇到难题,一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当为止。由于不知疲倦地勤奋学习,顾炎武十多岁时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资治通鉴》读完,并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读过的书,有好几万卷,可以装满一间屋子。

  152、青霉素的发现

  弗莱明教授在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繁殖盘时,发现盘里长了绿色的霉。经过细心的观察,他发现绿色霉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经过反复的思索和研究,他证实了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了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开始掌握了抗生素药物,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153、一滴智慧

  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那就是巡视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焊接好。不几天,他便对这项工作厌烦了,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它有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留神观察,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滴落39滴。他努力思考: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一次,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否可以节省成本?

  他经过一番研究,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经试验后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那“一滴”却替公司增加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这个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154、吊灯在风中摆动的启示

  300多年前的一天,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这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奇怪!怎么每次摆动的时间都相同呢?”伽利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伽利略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千真万确!”伽利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接着他又想,“吊灯要是大小不一样,摆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挂吊灯的绳子要是有长有短又会怎么样呢?”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后来人们根据伽利略的发现,设计制成了钟摆。

  155、杰克·伦敦的“笨功夫”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的。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他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

  156、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89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虫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镜下观察。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向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157、牛角挂书

  隋李密勤学,常手不释卷。一次,他骑牛出门,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看。牛慢慢地走着,他看书看得入了迷。恰巧宰相杨素由此经过,便跟在李密后面问:“是哪个书生如此勤奋?”李密急忙下拜。杨素问李密读的是什么书,李密答:“《项羽传》。”于是两人交谈起来。以后,人们就以“牛角挂书”、“挂犊之才”借指勤奋而有才的书生。

  158、一天与一年

  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是德国油画家和版画家,创作有大量的生动素描和速写,还有风俗画、历史画和风景画等。有一天,一位不知名的画家找到门采尔,向他唠唠叨叨地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时间,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夫回答说:“亲爱的,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它,那在一天里准能卖出去。”

  159、为什么要明天

  柯罗是法国画家。他是使法国风景画从传统的历史风景画过渡到现实主义风景画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旅游意大利,遍游法国,深入大自然,创作了一批简练、淳朴、继承传统又出新意的风景画和人物画。

  有一天,一位青年画家来到柯罗家,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给柯罗看。柯罗指出了对方作品中的几处他觉得不满意的地方,青年画家很感动,连忙表示:“谢谢您,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道:“为什么要明天?您想明天改吗?要是您今天就死了呢?”

  160、为了一条传闻

  司马迁写《史记》,当他研究战国时代魏国的历史时,听说秦国在灭掉魏国的时候,遭到顽强的抵抗。为了打败魏国,秦国就引黄河的水灌进魏国的首都大梁城(今河南开封),从而淹死许多人。他为了记述得真实可靠,便到大梁进行实地考察,在城墙上攀高爬低,访问了许多老人,经过分析比较,终于肯定了秦国确实放水淹过大梁城的事实。然后,他才在书稿上记下来。

  161、程门立雪

  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一天,他和同学一起到教师家中求教,碰上程颐正静坐睡觉。二人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有一尺深了。后来,人们就用“程门立雪”来比喻学子毕恭毕敬就学师门。

  162、在他们成才之前

  高尔基——店伙计、学徒、童工、厨工、面包工人、码头苦力、铁路职员;

  奥斯托洛夫斯基——饭店小工、司炉徒工、电气匠的助手、红军骑兵;

  马克·吐温——印刷所学徒、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的领港员、内华达州的金矿工人;

  杰克·伦敦——报童、罐头厂工人、捕蚝人、小帆船上的水手、黄麻厂的粗工、洗衣工人、淘金等;

  塞万提斯——海军小兵、海盗的奴隶、海军部队的采购员、税吏;

  都德——辅导教师、报纸撰稿人、公爵秘书;

  惠特曼——杂役、木匠、排字工人、小学教员、新闻工作者、编辑;

  以上这些伟人都是靠自学走上成才之路的。

  163、困境中诞生的名曲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就下意识地走了进去,期望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没见熟人,想走开又饿得抬不动腿。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上而载有几首新儿歌。舒伯特突发奇想:何不为儿歌谱一曲,也许能换点吃的。他摸出纸笔,很快将曲谱成,起名为《摇篮曲》。酒店老板看看歌谱,不知是出于赞美还是怜悯,让侍者端来一份土豆烧牛肉。谁能料到,这支在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一直唱到今天的名曲。

  164、心灵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65、种瓜得豆

  19世纪中叶,英国疟疾流行,治疗疟疾的天然奎宁不够用。德国化学家霍夫曼让学生柏琴试着从焦油中提炼奎宁。柏琴用了各种办法都没能把奎宁提炼出来,但却发现了一种紫红色的鲜艳的东西——氯化苯胺。这种东西作染料特别好。于是合成染料“阿尼林紫”便在柏琴手里诞生了。柏琴为此申请了专利,并办起了历史上第一家合成染料厂。

  166、给与拿

  1907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治疗,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也在那里住了一些日子,并在院子里栽了一些花。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高尔基给儿子写了这么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它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67、高山白雪

  高山之巅的岩石上有一小撮白雪。这撮白雪想:“我怎么能高高在上呢?其他的雪比我低得多,小小的我没有资格攀在这使人眩晕的顶峰;就是太阳一眼将我望融,也是我罪有应得。不过,我应该避开太阳公正的愤怒,躲到更适合卑微的我停留的地方。”于是,小白雪就从岩顶自动滚落下来,一直滚到山脚,但它却越滚越大,最后竟滚成一个小山。

  168、两颗种子

  春天到了。两颗种子躺在肥沃的土里,开始了下面的对话。第一颗种子说:“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根,还要‘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第二颗种子说:“我没那么勇敢。我若要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往上钻,困难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果,只怕小孩子看了后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作打算吧。”于是它继续瑟缩在土里。几天后,一只母鸡在庭院里东啄西啄,这颗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69、帮忙

  一个小孩儿在地上发现了一个蛹,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似乎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便用剪刀剪开蛹壳,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

  170、脚下的金钱

  1989年,在德黑兰举行摔跤大赛时,伊朗运动员取得了胜利,狂热的观众纷纷向赛台上掷硬币,白花花的硬币满台都是。不少国家的运动员纷纷上台争着捡硬币,甚至还有人把上衣脱下来装钱。几个外国运动员爬到中国运动员脚下捡钱,一边捡,一边抬起头来,用一种困惑不解的目光,凝视着这些见钱眼不红的中国人。伊朗电视台记者随即摄下了这一瞬间,全场的观众都看到了这昭示人格的一幕。

  171、马革裹尸

  马援,字文渊,是汉光武帝刘秀的手下名将。他志向宏远,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光武帝封为“伏波”。

  [NextPage]

  公元44年秋天,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归来,亲戚朋友听到之后早早地就出来迎接。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孟冀的人,很有计谋,也很有声望。马援看见他也随同前来祝贺,便诚恳地对孟冀说:“我希望你能够多说几句指教我的话,你怎么也随波逐流来夸奖我?我的功劳小,受的赏赐大,如何能够保持长久呢?这一点先生怎不指教我?”孟冀说:“我哪里够得上指教您?依我看,您的年纪这么大,该在家休养休养!”马援听了,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匈奴、乌桓还在不时地侵扰我国的北部边疆。我正想自告奋勇地请求让我去讨伐。男子汉大丈夫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就应当战死在那儿,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故乡,怎么能呆在家里,躺在床上,老死在妻子儿女身边呢?”孟冀听了,十分感动,称赞道:“你真不愧为大丈夫啊!”

  172、一字师

  李相的一字师唐代的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一旁侍候的小吏皱了一下眉头。李相见后即问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我读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就明白怎样读了。”听出了这话的言外之意后,李相说:“不对。我没有受到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不是你。”说完,就向小吏请教,待小吏详述原委后,李即称小吏为“一字师”。

  173、成功来自信誉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即可成为股东。这正符合摩根先生当时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境况。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还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房产,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返还给了投保的客户。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已经几乎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了保险公司的所有人,但保险公司已濒(bīn)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参加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不料客户却是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许多年后,J·P·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

  174、薛范的坚强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俄罗斯歌曲的译配者薛范,早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而又腿终生瘫痪。但他五岁时学弹钢琴,在画家父亲的指导下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六岁上学,成绩优秀。1952年,薛范中学毕业,考取了当时的上海俄语专科学校。当他去报到时加工工业残疾而被拒绝。他没有消沉,自学大学教程,经常泡图书馆。他译配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出版了第一本歌曲集。1966年,“__”的爆发,又给他的命运带来一次新打击,他的家里没有了钢琴,失去了书刊、歌谱、乐谱和收藏的唱片。然而经过半死不活的十年之后,薛范重又跨上上了“玫瑰色的骏马”。

  175、口争而雁翔

  从前有个猎人看到飞过来一行大雁,刚要张弓搭箭时,他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弟弟却说:“飞得慢的雁煮了吃味道好,飞得快的雁烤着吃味道好。”兄弟俩争论不休,就去找社长评理,社长建议,将雁切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争议完毕后,他们去找大雁,那大雁早说凌空远去了。

  176、伦琴探索X光

  1892年,德国沃兹堡大学校长伦琴教授正在研究阴极射线的穿透力,好几次实验过程中,他发现几米外的荧光屏上有闪光。起初他没有留意去想,后来他诧异:希托夫管是用黑色硬纸包着的,荧光屏上的光闪,不可能来自可见光。为了弄清这一现象,他开始专心研究。他曾用他妻子的手做实验对象,用这种光照射可以显示手的骨骼,直到1895年,他弄清了这一闪光来自一种不知名的射线,于是把这种射线命名为X光。达尔文说过:“大自然是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要揭穿它,就必须反反复复地去探索。”X光发现的过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177、第三只小板凳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在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178、第七次努力

  英国有个人人皆知的故事:

  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打败,失去信心。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织网。它想把一根丝挂到对面墙上,六次都没有成功,但它经过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了目的。

  罗伯特兴奋地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组织军队,反击英国入侵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

  179、陈子昂摔琴

  初唐杰出诗人陈子昂年轻时,离开四川老家到京都洛阳。虽然他才华出众,诗文写得很好,却无人赏识。

  一天,踯躅街头的陈子昂花三千钱,高价从一位老者那里买下一把桐琴,并对周围的人说:“我叫陈子昂,明天早上,我在寓所宣德里为大家演奏此琴,请诸位莅临指导。”

  第二天一早,来到宣德里听琴的人很多。陈子昂取出了桐琴,猛地一摔,顿时弦断琴裂。正当人们惊异之时,陈子昂高声说道:“我陈子昂从小饱读诗书,熟知经史,不想来到京都屡遭冷遇,甚是不平。今日不过是以弹琴为由,想请各位观看我的诗文是真。”说罢,从箱中取出一大叠诗文稿,分给大家,大家读后,大加赞赏。从此,陈子昂的名字,传遍了洛阳城。

  180、巧匠喻皓

  我国古代,石塔、砖塔常见,而木塔却不常有。五代末年,吴越王钱亻叔命令工匠在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木塔才造了两在层,钱亻叔察看时踏上去有点摇动。领工说这是塔上没铺瓦,顶太轻的原因。后来铺上了瓦,还是有这种感觉。领工们怕钱亻叔问罪,整天苦苦思索,终究一筹莫展。最后,请教了当时著名的建筑工匠喻皓。

  喻皓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上木板,用铁钉严严实实地钉牢,再高的木塔也不会摇动。”匠师遵照他的话做了,木塔果然稳稳当当纹丝不动了。原来,铺上木板钉牢后,木塔每层的上下左右前后都紧紧相连,六面互相牵制,再多的人踩在上面,也不会动摇。以后,喻皓用了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开宝寺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由于开封地和平原,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并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00的年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喻皓不愧为杰出的建筑学家。

  181、在权威圣圈面前

  1900年,著名教授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用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182、跛足拜伦战胜印司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从小跛足,身体虚弱。有一次,体格健壮的顽皮学生印司当众羞辱他,强迫他把一只脚放进竹篮绕操场走一圈。拜伦很想揍他,又因身单力薄,只好忍气吞声,一瘸一拐地绕操场走起来。事后,他想自己受印司羞辱,就是因为体弱,从第二天起,他开始参加各种运动,锻炼身体。为了减肥,还节制饮食。不久,学校举办运动会,他参加了拳击比赛,又恰好跟印司分在一个组。人们都认为跛足拜伦注定要输,可是结果恰好相反,健壮的印司被拜伦一拳击倒在台上。

  183、审于声必迟于政

  《战国策·魏策》中说:有一次,文侯请田子方与他一起饮酒听韵。文侯听出伴奏的钟声左右音律不齐,很得意地对田子方说:“钟声不比乎,右高。”田子方不仅没有像一般人那样趁机阿谀奉承,夸赞文侯的音乐修养,反而鄙夷地置之一笑。文侯忙问:“奚笑?”(你笑什么)田方子说:“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大意是说:英明的君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国家政权建设上,糊涂的国君才热衷于音乐。现在您的乐感倒是很灵敏,对钟声的毛病判断很准确,想必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功夫,这样下去,还有多少心思去想治理国家的事呢?我担心您会变成政治上的聋子,对吏治方面的问题反应迟钝。

  184、考验

  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当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直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她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你只取出十一块。”

  “我已经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即开始缝合伤口。”

  “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

  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是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真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浮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

  185、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学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在举手。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没有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是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186、在幼稚园学到的东西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稚园。”“在幼稚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要本上说,我就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答话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赞同。

  187、花架子要不得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说,一个青年猎人,他从父辈那儿继承了一张绝世良弓,用它打猎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于是有人对他说:“兄弟,你这张弓看起来多平常啊。应该在上面刻一些花纹啦、人物啦什么的,再涂上一层金粉,光亮亮的,那才跟你这个好猎手相称呢!”年轻的猎人动了心,果然进城去请了工匠在弓上大大地镂刻了一番。第二天,他兴致勃勃地拿着弓去打猎,一拉弓弦,“啪”的一声,这弓就断了。

  188、磨难

  磨难是人生的另一颗太阳。

  历经一次磨难,就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如同月穿云层,光华照人。

  磨难使人生充满智慧。

  人生的命运是一尊雕像,磨难犹如一把锋利的雕刻刀,人是用这把刀来刻划命运的雕塑家。一尊美好雕像的诞生,需要经过磨难的洗礼,还需要雕塑家的坚毅和深沉。

  哲人说,空白的人生,才没有磨难。

  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同时也以它的冷峻和无情使强者的命运获得价值与升华。

  189、一只苹果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梯子。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还不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

  190、留着这颗心

  有一个青年,爱上一位姑娘,青年不知这位女子是魔鬼所变。

  为讨女子欢心,青年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一日,魔鬼要青年挖他母亲的心给她吃,青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黑夜里,他捧着妈妈的心,匆匆赶回魔鬼的身边。经过一片树林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心被扔出去老远,青年费力地从地往上爬。就在这时,他听见那颗心在问:

  “跌疼了吗?我的儿。”

  191、饿老鼠、饱老鼠

  早在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开做了一个老鼠实验: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区别对待,第一组享受“最惠国待遇”,予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第二组消受“歧视待遇”,只提供相当于第一组60﹪的食物,以饿其体肤。

  结果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组饱老鼠难逾千日,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第二组饿老鼠寿命翻番,享尽高年方才寿终正寝,而且皮毛光滑,皮肤绷紧,行动敏捷,煞是耐看,更耐人寻味地是其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均比饱老鼠略高一筹。

  后继科学家触类旁通,扩大范围实验及细菌、苍蝇、鱼毛等生物,又发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幕。为论证这一普遍真理能否放这人类而皆准,科学家又以与人类同源共祖的猴子做实验,结果如出一辙,难分左右。

  192、哈佛,任人为贤

  哈佛大学在人员的选聘上非常看重应聘者的来源、资历和才干。当某一岗位需要聘用人员时,他们通过一些渠道向社会各方求贤。每次招聘的人数一般是一名或几名,而往往要求应聘者特别多。

  对于学校自己培养的应届毕业生,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也不管在校学习成绩有多么好,能力有多强,一旦毕业都不得要离开学校。学校不留自己的毕业生在校任教。如果哪位毕业生有志将来回母校当教师,那他就得先到其他学校或其他部门奋斗数年,达到了教授级的水平,再与别的应聘者一样,到哈佛来应聘。在选聘过程中没有亲疏远近,只凭真才实学。

  17、我并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

  伦敦西区有个世代贩书的老先生,做买卖毫不花巧,整天只顾闷声整理铺子里的书,从来不说哪本书好,也不费神跟人讲价。

  客人不免一边付钱一边抱怨,说是不知道买回去合不合意。老先生听了也不动心,只说:“我并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你再翻清楚才决定要不要吧!”

  书本像世事,摊得开的,骗不了人:里头有花园,有废墟,很难说合不合意。谁都不必答应送谁一座玫瑰园。这倒是真的。

  193、抓住生命的树枝

  托尔斯泰曾讲述过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一个旅行者在草原上被一只狂怒的野兽追赶。旅行者为了逃生,下到一口无水的深井。然而,他看见井底有一条龙,张着血盆大口想吞噬他。这个不幸的人不敢爬出井口,否则会被狂怒的野兽吃掉;他也不敢跳入井底,否则会被巨龙吞噬。他抓住缝里生长出的野灌木枝条,死死地抓住不放。他的手越来越无力,他感到不久就会向解除投降,那危险正在井口和井底两头等着他。他仍然死死地抓住灌木。忽然,两只老鼠绕着他抓住的灌木主枝画了一个均匀的圆圈,然后从各方啃噬。灌木随时都会断裂垮掉,他随时也会落入龙的巨口。旅行者目睹着这一切,深知必死无疑,而在他死死抓住灌木的时候,却看见灌木的树枝上挂着几滴蜜汁,他便把舌头伸过去,舔舐着或许是最后的快乐。

  [NextPage]

  194、用触角考古

  现年46岁的著名古生物家、软体动物研究专家韦尔梅依,在3岁时就不幸双目失明。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天赋在故乡完成了中学学业,并先后进入两所美国名牌大学深造。他用双手触摸化石,进行考古研究,他的触角异常灵敏,仿佛有特异功能似的。贝壳化石上的细微之处,恰恰是那些视力极佳的同事们都没注意到的。

  195、牛头马脸

  美国有一家招牌与销售物品对不上号的商店,经销的是电器,招牌是文具店,使过往行人好生奇怪,以为店主一时糊涂弄错了,不少人特地进店去看,顺便提醒店主。不料,越是进店提醒的人多,店主越是不改,原来他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是吸引人,引他们进店,然后买上一两件东西。

  事实也正是这样,每个好意进店去提醒一下的人,或多或少都买了一点东西。

  196、制度的力量

  这是历史上一个制度建设的著名例证。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决定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到澳洲去。

  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从英国往澳洲大规模地运送犯人的工作。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当时那些运送犯人的船只大多是一些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备简陋,没有什么医疗药品,更没有医生,船主为了谋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使船上条件十分恶劣。一旦船只离开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能远涉重洋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有些船主为了降低费用,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以后,英国政府发现:运往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其中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费了大笔资金,却没能达到大批移民的目的。

  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和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的规定。但是,死亡率不仅没有降下来,有的船上的监督官员和医生竟然也不明不白地死了。原来一些船主为了贪图暴利,贿赂官员,如果官员不同流合污就被扔到大海里喂鱼了。政府支出了监督费用,却照常死人。

  政府又采取新办法,把船主都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要理解去澳洲去开发是为了英国的长远大计,不要把金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认为是那些私人船主钻了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给予船主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他提出从改变制度开始: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

  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步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一个人就意味着一份收入。

  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以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了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个人死亡。

  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再说一个中国的故事:在一个寺庙里,住着许多和尚,每天早上起来要分粥吃。可是,经常因为僧多粥少就有人分不到。

  和尚们在一起开会研究。

  大家推选了一位年长的和尚,让他主持分粥。开始他分得很平均,后来他就把有关系的人多分,把满的厚的留给自己了。

  和尚们觉得这样不行,就提出大家轮流来分粥。一开始也不错。时间一长,轮到自己分的那个人总是想方没法给自己留好处。

  最后,一个和尚提出,把所有的粥都事先分好。是谁主持分的,那个人就必须等别人都拿了以后,自己才能去拿。

  这一办法采用以后,早上和尚们就没有争吵了!

  197、还得备战

  瑞士是欧洲中部的一个小国,面积仅4.1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60万,但它已600多年没经历战争了。瑞士与德国比邻,德国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然而,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都免于战祸,原因是瑞士人不仅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都有较强的国防观念和较好的军事素质,瑞士的一位外交家说:“如果问我们为什么600多年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瑞士是个中立国,可他又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国。在瑞士无论怎样小的村庄都有打靶场。在那里,所有年满20岁的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第一年的入伍时间为17周,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第的参加2-3周的演习和军事训练,一直持续到50岁。军装、靴子、钢盔、枪支、背包等军事物资都保管在自己家里,经常整理,常备不懈,一旦有紧急情况,全国一天之内便可集结62.5万人的预备役部队。70年代以后,新建的公私住宅都必须备有用混凝土灌注,厚厚的铁门,里面又有很宽敞的地下核隐蔽所,这项开支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

  198、负担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有两个农夫上街寻找食物。一个聪明,一个愚蠢。他们发现一些烧焦的羊毛,便说“这些羊毛有用”,便一人一包背在身上。

  路上,他们看见街上有许多布匹,聪明的农夫便扔掉羊毛,捆一捆布背在肩上,愚蠢的农夫说:“为啥要扔掉羊毛?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他一点布也没拿。

  他们往前走,看见一些扔在街的衣服,聪明的农夫又把布扔掉,拾起衣服。愚蠢的农夫说:“我为啥要把羊毛扔掉?”

  继续往前走,看见扔在地上的一些银餐具。聪明的农夫把衣服扔了,尽可能把银器收拾好带走,但愚蠢的农夫还是不肯丢弃他的羊毛,因为“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

  再往前走,他们看见路上有金了。聪明的农夫扔掉银器,拾起金子。但愚蠢的农夫却说:“羊毛已经捆得好好的,扎得牢牢的了。”

  回家的路上,下雨了,羊毛淋得响透,愚蠢的农夫只好把羊毛全扔掉,两手空空回家;聪明的农夫却因得到金子而富裕起来。

  199、“一文钱”

  清末盛传“一文钱”的故事,甲、乙两个安徽籍的商人携巨资去苏州做生意,结果却挥霍一空,白天乞讨,晚上睡在古庙里。一天晚上,两人面对火堆烤火,相对叹息。甲商人摸出仅有的一文钱要扔掉,乙商人急忙抓住说:“我有办法。”不一会儿,乙商人怀抱竹叶、草茎、鸡鸭毛等物归来。他鼓动甲商人和他一起用一文钱买来的面粉,索水调浆,将草缠在竹片上,蒙上色纸,再遍粘鸡鸭毛,一共做了二在百件栩栩如生的禽鸟纸玩具,拿到玄妙观去卖,因玩具惟妙惟肖,人们争相购买,竟收入5千多文。此后,夜间制作,白天出售,“一文钱”从此名扬苏州,生意一天天兴隆起来。

  200、山溪摭石

  河溪里的石子色彩迥异,大小不同,可是,它们几乎全是光洁圆滑的卵石,河溪里,除了圆滑的卵石,只有石子粉身碎骨而成的细砂,见不到棱角分明的铮铮铁石。

  然而在落到河溪流水中以前,它们绝不会这么一般形状,一样圆滑。

  山中的石头,原本是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灵魂,一个个有血性的生命,一群群有性格的伟岸丈夫,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而备受人们敬佩。

  可是,一当它们跌落山溪里,几经滚动,便都成了圆滑的卵石。

  石头是坚硬的。

  水是柔软的。

  柔软的水却将坚硬的石头,变成圆滑的卵石,是为了不让水将自己碾磨成粉末吗?是为了讨好收集石子者的喜爱吗?

2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