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公费师范生报考有什么条件

时间: 李金 高考资讯

1.参加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并达到高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公费师范生一般都是在提前批次录取的,大家在填报志愿前,要查看一下这些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

2.热爱教育事业、立志从教。报考的学生要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热爱报考专业以及未来将从事的职业,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

3.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高考录取一般都是要看体检成绩的,只有通过了高考招生体检的学生才予以录取。

符合以上条件的同学可以报考公费师范生。不过各省的公费师范生报考条件有些许的差异,每个省的具体报考条件和要求还要以各省发布的最新招生通知为准。

公费师范生是什么意思

“公费”意味着培养教育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而不是私人负担。公费师范生一般指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是指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该类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补贴,但学生四年毕业后一般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公费师范生分为国家公费师范生和地方公费师范生两种。

公费师范生是指接受公费教育的师范生,包括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和一定生活费补助都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承担的学生。公费师范生毕业后需要与中央和地方教育局签订三方合同,并回到生源地从事至少六年的教育工作。

公费师范生毕业后怎么分配?

公费师范生分为国家公费师范生和省属公费师范生两种,由于二者在录取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毕业后分配工作也存在差异。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而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也将分配从事教育工作。

1. 国家公费师范生分配原则

一般情况,国家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一年以上。

特殊情况,国家公费师范生如果去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或是去少数民族任教等原因不能回生源所在地省份的,应在毕业前申请跨省就业,在学校以及生源所在地省份同意后就可以办理跨省就业手续,之后去其他省份从事教育工作。

2. 省属公费师范生分配原则

省属公费师范生原则上返回生源地就业,大多数情况都是去农村中小学任教,极少数情况也可以跨地区就业。

国家和省属公费师范生都是定向培养人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公费师范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专项招聘,通过双向选择等方式切实为每位毕业的公费师范生落实任教学校和岗位,因此在工作前都会签订三方协议。

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和待遇

1. 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尊崇的职业,为此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直优于其他行业。2022年毕业生人数高达1076万,各类行业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就业压力空前背景下,公费师范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公费师范生可以免试直接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毕业包分配,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可以说,公费师范生最好就业。

2022年5月底前,确保90%的公费师范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任教学校。2022年6月底仍未签约的公费师范生,其档案、户口等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师资紧缺地区的中小学校任教,公费师范生离校前须全部落实任教学校。从2022年国家对公费师范生兜底政策不难发现,公费生就业有多重保障,务必做到毕业生有工作、有发展、有未来。

2.公费师范生就业待遇

公费师范生毕业就有教师编制,只要不辞职或者出现重大错误,编制永久有效。换句话说,公费师范生毕业就是体制内工作,在就业大环境极差的前提下,体制内待遇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公费师范生在考研究生方面待遇也非常不错,以国家公费师范生为例(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注:攻读学校只能是就读院校)

公费师范生薪资待遇主要和生源地经济水平息息相关。国家公费师范生都是985或211大学毕业,去的中小学起点或许更高,待遇自然而然会更好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要进入体制内工作,各种福利待遇都不会差。如果你有想法从事教育行业,公费师范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哟。

国家公费师范生有哪些院校?

我国国家公费师范生一共有六所院校,指的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南大学既是师范大学也是综合性大学)。

小编就根据校友会2023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为大家整理出我国六大国家公费师范生的排名情况,供各位考生及家长参考。

第一名:北京师范大学(全国第12名);

第二名:华东师范大学(全国第25名);

第三名:西南大学(全国第41名);

第四名:华中师范大学(全国第42名);

第五名:东北师范大学(全国第56名);

第六名:陕西师范大学(全国第73名)。

115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