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

  A.拖沓(tà) 蕴藏(cáng) 倔强(jiàng)

  B.编纂(zuàn) 纶(guān) 巾 暮霭(ǎi)

  C.兑(dùi)现 万姓胪(lú)欢 孑(jié)然一身

  D.汩(gǔ)汩 言简意赅(gāi) 蓊(wěng)蓊郁郁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事半功倍 觥筹交错 言不由衷

  B.色励内荏 犹柔寡断 真知灼见

  C.久治不愈 金榜题名 高屋建瓴

  D.错落有致 妄自菲薄 好高骛远

  3.依次填入下列方框里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1、去年,村里不少人盖了新房,他家还□装了电话。

  2、这些产品,款□新,造型美,价格也合理,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3、在画面□排上,往往有上乘表现,其别出心裁处,常令人叫绝。

  4、这种野蜂,浙江也有,山民们提起它,也是谈虎□变的。

  A. 安 式 按 式 B. 按 什 按 色

  C. 安 式 安 色 D. 安 式 按 色

  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完了?”赵大爷不觉失声地说,“那里会完得这样快呢?”

  B. 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他自己的写照。

  C. 父亲的《背影》为什么给朱自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课文是怎样紧扣着《背影》来写,使内容和题目互相照应的?

  D.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美登木?植物学家了如指掌。

  5. 对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宝宝睡得很香(熟,舒服)

  B.这姑娘见生人就脸红(害怕)

  C.敌人全军覆没(被消灭)

  D.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语义双关,既指具体的路,又指人生的路)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张新发觉妻子头上的白发和脸上的皱纹又增添了几根。

  B. 在杀害、倒卖大熊猫皮犯罪活动猖獗的地区,要组织开展专项斗争和专项治理。

  C.她操着流利的上海话和丰富的表情,讲得生动极了。

  D.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焕发,干劲十足。

  7.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B.她长得很像她的母亲。

  C.我们有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像孔繁森等。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8.“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9.依次填入下面方框处恰当的一组文体是( )

  有人将 __________ 喻为“浑然无际的明珠”,将_________ 比作“精心结构的建筑”将_________看成“行云流水“。应当说,这些比喻都是贴切的。

  A. 小说 散文 诗歌 B. 散文 小说 诗歌

  C. 诗歌 小说 散文 D. 小说 诗歌 散文

  10.指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人的年龄的别称,如“垂髫”指童年;“弱冠”指青少年,“束发”指二十岁;“不惑”指三十岁;“而立”指四十岁。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黄昏后”指一更时分,“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文言文中常用“社稷”一词,“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等。

  11.根据下列两种情况,以描写雨景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8分)

  情景一: 窗户 我 细雨

  情景二: 大街 人们 暴雨

  12.将下面的简讯改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2个字) (2分)

  我国继一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和“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及全国治沙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后,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型生态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将全面启动。加速太行山绿化,能改善太行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对华北和京津地区的建设,意义重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以往的科学研究靠的是机构的力量,一个科研机构之所以能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在于它能为科学家提供独特的科研条件,比如说比较先进的实验室,充足的研究经费等。然而,这种集中力量的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要求,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大学与大学之间,完全可以按项目要求实行重组,地域的概念已变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人才的地位变得愈发突出,重视人才就是重视知识的作用,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开拓世界市场,不惜巨资投入到他们认为能够最好发挥人才作用的国家或地区开办自己的研究机构,使当地的人才能够人尽其用,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一个科研项目也可以进行全球性合作,甚至24小时不间断,是全世界各地对该项目有兴趣的科学家参与其中成为可能,也使一些重大的全球性项目在全球的开发成为可能。

  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就是全球性公司的科学技术生产和供应活动越来越多地从其母国转移到具有研究开发实力的其他国家或地区,以利用当地雄厚的研究开发优势或者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活动,从而满足全球性公司的科学技术知识需要。研究开发一直是全球化程度较低的领域。在企业的研究开发管理中,实验室集中于母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条基本原则,因为企业担心在国外建立研究开发设施或者是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会导致企业技术秘密的外泄,从而无形之中加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研究开发的国际化水平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水平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相称,而激烈的国际竞争又使作为研究开发结果的知识资源成为经营的核心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那些全球性公司不得不逐步加大在全球从事研究开发的力度,从而使他们的研究开发国际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种重要趋势,以美国为例,从1987年到1997年这10年间,在美国的外国公司投放的研究开发支出增加3培以上,从65亿美元增加到97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公司研究开发支出的15%左右,在高科技部门这一比率甚至1/4以上,到1998年年底,357家外国公司在美国设立了715家研究机构,雇佣了115700名美国研究开发人员。

  阅读完以上文字,完成13-17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一个科研机构之所以能够吸引优秀科学家的原因是什么?

  ———————————————————————————————————————

  ———————————————————————————————————————

  14.对“以往的科学研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科研机构的力量支撑着以往的科学研究。

  B.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难以进行全球性合作。

  C.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人才的地位并不突出。

  D.科研机构靠独特的科研条件吸引科学家。

  15.下列表述中,属于对“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的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

  A.全球性公司从其母国转移到具有研究开发实力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从而满足公司的科学技术知识需求。

  B.全球性公司在其他具有研究开发实力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生产和供应活动,从而满足自己的科学技术知识需要。

  C.在企业的研究开发管理中,实验室集中于母公司,是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的一条基本原则。

  D.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迫使企业技术秘密外泄,从而无形之中加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

  16.第三段中以美国为例,最终是为了说明下列中的哪一项观点 ( )

  A.企业研究开发的国际化水平与经营的国际化水平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相称。

  B.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作为研究开发结果的知识资源成为经营的核心资源。

  C.全球性公司不得不逐步加大在全球从事研究开发的力度。

  D.全球性公司的研究开发国际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一种重要趋势。

  1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企业研究开发的国际化。

  B.一些跨国公司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活动,是为了使其他地区的人才能够人尽其用。

  C.知识资源是研究开发的结果,也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

  D.重大的全球性项目在全球的开发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信息网络的普及。

  (二)阅读下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完成18-23题。(共17分)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8.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20.从文学常识角度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朝人写的新乐府,属于古体诗。

  B.现代诗就是近体诗或今体诗。

  C.现代人用旧诗体来反映现代生活、思想感情的诗,称之为现代诗。

  D.古代人写的一切诗都是古诗。

  21.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22.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2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完成24─26题。(共8分)

  选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24、第⑧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2分)

  25、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6、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3分)

  三.默写:(10分)

  27. 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30.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散尽还复来 。

  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作文(60分)

  36.人们常说“青春无悔”,其实那只是对年轻人在各方面奋斗的正面肯定和善意鼓励,人的一生各阶段怎么会没有后悔的事呢?所以,青春也是有悔的,但关键看如何对待“悔”,真正的可悔之事往往具有借鉴意义或警示意义。请以《那件事真使我后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综合运用表达方式。(2)八百字左右。

看过“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 ”

4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