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单元检测题3套

时间: 文桦2 高二地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繁荣,我国在教育领域有了新突破,尤其是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有力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但是客观来讲,高中地理教学在运用案例教学模式时依然存在严重问题,影响了学生使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学生还应该多加练习才是!

  高二地理单元检测题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基础过关】

  1.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A.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B.区域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

  C.全面平均分配自然资源

  D.资源在区域之间具有流动性特征

  2.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3.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地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海洋多于陆地

  B.我国天然气资源在陆地上的分布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C.我国陆地上的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D.我国有新疆、青海、西藏和鄂尔多斯四大气区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存在着明显的富集区和贫乏区。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工程主要解决的资源问题是(  )

  A.水资源日趋紧张的问题

  B.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

  C.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不协调问题

  D.土地资源压力过大问题

  5.由于工程沿线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用煤,从而将有效降低城市环境中的(  )

  A.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白色污 染 D.重金属污染

  【能力提升】

  读“2007年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6~9题。

  6.甲、乙两幅图中代表我国最主要的能源的是(  )

  A.a B.b C.c D.d

  7.甲图中按比例大小,分别代表的能源种类是(  )

  A.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核电

  B.煤炭——水电——石油——天然气——核电

  C.石油——煤炭——天然气——核电——水电

  D.石油——煤炭——核电——天然气——水电

  8.据图中反映的比例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必要性是(  )

  A.天然气所占比重低

  B.东部地区能源缺乏

  C.天然气易开发,成本低

  D.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9.目前,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我国以石油为主

  B.我国以天然气为主

  C.世界以石油为主

  D.世界以天然气为主

  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结合“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0~13题。

  10.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和磷

  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

  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

  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

  11.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B.山西的火电主要输送到东北地区

  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 送到“珠三角”地区

  D.云南、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

  1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  )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

  B.输气管线贯穿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越黄河

  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

  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

  13.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读“21世纪我国四大工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的主干管道自西向东经过了我国地势的______ __级阶梯,沿途的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2)西电东送确定了三条通道:南线的终点是我国的__________工业基地。该基地的工业特色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 基地毗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该地的工业生产已由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密集型工业向______密集型工业转化。中线是将________和金沙江干支流的水电送入______地区,中线的电能转化方式优于北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______附近取水,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道、水利设施向北方调水,缓解输水沿线的____河、____河等流域以及 胶东地区的缺水状况。

  (4)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因素是(  )

  A.空气稀薄 B.高山、峡谷多

  C.太阳辐射强 D.冻土层深厚

  参考答案

  1.B [我国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且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该区域赋存量不匹配,为了促进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就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D [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是一项东、西部地区双赢的能源战略,不论是西部还是东部地区,都能从工程中受益。但西气东输工程东西跨距大,尤其是在西部经过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工程建设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影响区域发展。]新$课$标$第$一$网

  3.B [我国陆地上和近海天然气储量丰富, 其中资源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地区主要有10个,陆地上约占60%,海上约占40%。陆地上主要集中在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地区,总的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新疆、青海、川渝和鄂尔多斯是我国四大气区,预测天然气资源量为22.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8.9%。]

  4.C 5.B [第4题,西气东输是将轮南的天然气输往上海,解决的资源问题不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问题,也不是资源浪费问题,而是其生产与消费的地区不平衡问题。第5题,天然气与煤炭相比,可减少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

  能力提升

  6.A 7.A 8.A 9.C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绝对优势,为70.4%,而天然气只占到3.3%,与世界平均23.8%的比例相差很远,与煤炭相比,天然气开发成本高,但燃烧率更大,更清洁。]

  10.C 11.D 12.A 13.D [第10题,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有煤,没有磷,广西向广东输送的主要是水电,东北调往华北的主要是石油。第11题,青海不是我国的火电基地,山西火电主要输送到京津唐地区,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2题,西气东输工程穿过两级阶梯,工程最大的困难不是气候条件恶劣,工程建设对环境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第13题,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分别向东部输入天然气和电能,都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输入区CO2、SO2等的排放量。]

  14.(1)第二、三(或两) 经度地带性

  (2)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外向型工业 香港、澳门 资源 劳动 技术 长江三峡 华东 中线输送的电能是水电,属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发电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3)扬州 京杭大运河 黄 淮 (4)D

  解析 第(1)题,考查西气东 输线路的主干管道经 过了我国几级阶梯和沿途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第(2)题,借西电东送南线的终点考查我国的工业基地及其工业特点;以中线为主,来考查三峡工程和输出路径;再通过中线和北线的对比来考查水能的特点。第(3)题,关键是考查南水北调的东线线路及供水、取水的地点。第(4)题,主要考查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因素。

  高二地理单元检测题二、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基础过关】

  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德国鲁尔区以能源优势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它们都以重工业的发展为主,请结合山西省的发展状况回答1~2题。

  1.目前山西省和鲁尔区在能源开采和利用方面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酸雨蔓延 B.市场萎缩

  C.资源枯竭 D .运输量大

  2.为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两地共同采取的改造措施是(  )

  A.调整工业结构 B.调整工业布局

  C.发展有色冶金 D.实行产业转移

  能源重化工业发展需 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山西省又是缺水的省份,为了保证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山西省建设了一系列的引水工程,其中最大的是万家寨引水工程。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万家寨引水 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西省最大的引水工程 ②位于陕西、山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 ③处于黄河的下游 ④缓解了太原、大同、晋城一带严重缺水的局面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 ④

  4.山西 省缺水特别严重的地区是(  )

  ①晋中地区 ②晋东南地区 ③晋北地区 ④晋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关于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 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新中国成立时起,国家就加快了对山西省 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步伐

  B.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提高煤炭外运能力,山西省逐步形成了以铁路、水运为主、公路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山西省积极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D.山西省从“九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能力提升】

  读“几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完成6~8题。

  6.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  )

  A.煤炭 B.核能

  C.天然气 D.可再生能源

  7.考虑二氧化碳排放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

  A.煤炭 B.核能

  C.天然气 D.可再生能源

  8.“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资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风能发电

  B.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疆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能

  C.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可以重点发展核能

  D.海南岛和台湾岛应该大力发展太阳能

  9.下列关于山西省对重化工业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发展

  B.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钢制品和铝制品系列发展

  C.化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D.建材工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回答10~11题。

  10.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明显匮乏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铁矿石

  C.劳动力资源 D.煤炭资源

  1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欠发达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 B.政府的支持

  C.便捷的水陆交通 D.煤炭资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回答(1)~(4)题。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都能够建设露天 煤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天煤矿的建设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D 2.A 3.A 4.B 5.C

  能力提升

  6.A 7.C 8.C [第6题,根据图中横坐标,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能源是煤炭。第7题,考虑发电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因素,则天然气的发电成本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小。第8题,四川盆地适宜发展天然气工业;青藏高原和新疆适宜发展太阳能产业;海南和台湾多雨,不适宜发展太阳能产业,可以发展风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可以发展核能。]

  9.D [山西省重化工业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其中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10.A 11.C [本题主要考查了鲁尔区与山西省的资源对比知识。山西省与鲁尔区相比,首先水资源缺乏,其次交通运力不足,而鲁尔区有充沛的水源和发达的水陆交通。]

  12.(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 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高二地理单元检测题三、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过关】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答案 B

  解析 该示意图没有表示出区域的形状,边界也是相对的,同时也没有划分下一级区域。

  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答案 C

  解析 该图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对应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把中国划分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四个区域。据此回答3~5题。

  3.关于“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

  A.“银色中国”和“黄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秦岭

  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4.关于各区域某些特征描写错误的是(  )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常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5.各区 域与其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C.“绿色中国 ”——地形起伏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答案 3.C 4.A 5.B

  解析 材料中划分的中国区域主要是从其不同的自然景观上区分的:“银色中国”应该是指因地势隆起、高度大、雪山连绵的青藏高原地区;“金色中国”应是指因距海远、降水少而形成的大漠景观;“黄色中国”应指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而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形态;“绿色中国”应指我国的南方地区,因纬度较低,植被四季常青,一片绿色。

  【 能力提升】

  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6~7题。

  6.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橡胶 种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答案 D

  解析 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

  7.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

  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答案 C

  解析 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具有过渡性。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据此回答下题。

  8.下面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重工业较少

  B.松嫩平原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比较发达

  C.长江三角洲工业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发展比较缓慢

  D.松嫩平原 农产品丰富,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并利用周围地区的煤、铁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虽然矿产资源贫乏,但轻、重工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据 此回答9~10题。

  9.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w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10.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答案 9.A 10.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划分的相关知识。第9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第10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图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11~13题 。

  11.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 B .光照较少 C.降水不足 D.积温过高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甲位于四川盆地 ,因 为盆地地形,所以多云雾,光照不足。

  12.资源短缺制约着乙所在工业基 地的发展,下列工程中不能缓解该问题的是(  )

  A.南水北调 B.西气东输 C.西电东送 D.北煤南运

  答案 A

  解析 乙图所在地区属于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该区因常规能源缺乏而限制了其经济的发展,选项中南水北调不 能缓解该问题。

  1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或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燃煤多、地形封闭,酸雨较严重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答案 A

  解析 甲地区的封闭盆地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常形成酸雨,是我国的重酸雨区;乙地多出现台风活动;丙地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少,光照强,但大气逆辐射也弱,热量不足 ;长城以北降水少,荒漠化严重。

  14.读“我国自然区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e、f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为界,g区域与a、b、c等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__为界。

  (2)a、b、c、d四个区域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不利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约f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

  (4)就种植方式而言,b地以____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____为主,f地以____________为主,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5)不同区域粮食作物也有所不同:

  b地以____________为主,c地以__________为主;

  d地以____________为主,g地以__________为主。

  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贺兰山 3 000米等 高线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多旱涝灾害

  (3)水源 绿洲地区

  (4)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灌溉农业 水分

  (5)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玉米) 青稞 热量

  解析 由各区域所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着手,分析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而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2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