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大学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时间:
						倩愉
						大学专业
					
				|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类) | 包含专业 | 专业方向 | 
| 1 | 北京林业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 | 北京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 | 天津理工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 | 山西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5 | 山西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6 | 山西财经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7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8 | 南京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海洋科学 | |
| 9 | 河海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1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 1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12 | 南京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师范、英才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13 | 江苏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14 | 福建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 15 | 福建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16 | 江西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17 | 信阳师范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18 | 武汉大学 | 理科试验班 | 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类 | 
| 19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0 | 华中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1 | 湖北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2 | 广东财经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3 | 桂林理工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4 | 南宁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25 | 南宁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6 | 四川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 27 | 西华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8 | 西南林业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29 | 云南财经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0 | 西藏农牧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1 | 西北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
| 32 | 西安科技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3 | 兰州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科学(基地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34 | 陇东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5 | 兰州财经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6 | 青海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7 | 新疆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8 | 新疆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39 | 伊犁师范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0 | 池州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1 | 楚雄师范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2 | 湖南工业大学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3 | 海南师范大学 | 地理科学类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44 |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5 | 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
| 46 | 广州新华学院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本专业主要学习地理学、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和规划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现代技术方法,具备从事全球变化、区域安全、城市环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类环境演化与对策、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规划等研究及应用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业方向
毕业后能从事国土资源整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土地评价、土地规划与设计、水处理工程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工作,也可以报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自然地理等研究生继续深造。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和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要求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经济开发以及环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学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蕴,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就业前景日益受到关注。
毕业生主要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及开发工作,也可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测绘地理信息、农林、旅游、交通、海洋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和技术研发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