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答题技巧 >

行测考试利用标点的答题技巧

时间: 广达2 答题技巧

  郭沫若说过:“言文而无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可见,标点符号对于书面语言来说是很重要的。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行测考试利用标点的答题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行测考试中如何利用标点速解题?

  在行测言语考试中,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作者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在阅读言语题目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答题技巧一:冒号

  冒号的作用是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在行测言语模块的考试中,常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後边,表示提起下文,一般跟分号“;”一起食用。所以文段的行文结果一般很明显,一般是总分或者分总。当然,冒号至分号之间的内容武威市分说部分,可以省略不看,或者扫读,而段首或段尾的总说部分即为文段的重点。

  例1: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主要是划分保护区或建立保种基地。这些措施能很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保护区面积大,偷猎现象屡禁不止;建立良种基地保护地方品种投资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物种衰退等现象。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建造“动物诺亚方舟”不再是天方夜谭。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 )

  A、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动物资源保护开辟了新天地

  B、动物资源保护促进了生物技术新成果的诞生

  C、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D、传统资源保护措施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

  首先,按照正确的做题顺序为2-1-3,即,先看提问方式,辨别题型,接着读原文,最后看选项。看到在文段第二句出现了冒号“:”提起下文,并在文中出现了分号“;”,所以文段的行文结果即为总分或分总,重点看段首或段尾,发现前文讲缺点目的在于引入后面生物技术新成果,突出其重要性,主旨句在于最后一句,由此可得出答案A。

  例2: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同一规则生活,就好象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 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

  这段文字意在( C )

  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

  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

  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

  扫读这道题目,发现文段中出现了分号、冒号和书名号,这就得出文段的行文结构大概为分总,所以重点应该放在段尾。恰好,段尾出现了表示“强转”的关联词“但是”一词,所以经验告诉我们,转折之后即为文段的重点。对应的选项C即为答案。

  答题技巧二:顿号

  顿号是中文中特有的标点,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行测言语模块的考试中,顿号和冒号一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解题方法,尤其是利用顿号表示并列的这一特性,在解答逻辑填空是显得更为有效。

  例1:看过许多名人访谈,他们无不谈到过去某段时期的迷茫与困惑、低潮与失败。彼时,如果他们向命运低头,他们就是失败者。只有冷静下来,摆正心态,才有________ 、赢取辉煌的可能。可见,平日的积累与锻炼固然重要,但关键时刻的________与爆发力却能成就一个真正的王者。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背水一战 表现 B、反戈一击 突破

  C、逆水行舟 速度 D、反败为胜 勇气

  这是一道典型的实词和成语的辨析题。阅读量稍大,但是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语境,就会发现,该题的突破口是第一空。不难发现第一空后面有顿号,且顿号之后的词语是“赢取辉煌”,说明第一空应该填一个词,要求是填入的词应该和“赢取辉煌”构成并列关系。由此,对应选项当中的四个成语,只有D项的“反败为胜”对应“赢取辉煌”。所以答案锁定D项。

  例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这道题目出现了很多顿号,我们尤其要留意横线前后的冒号,横先后是“日积月累”和“不断求知”,由此得知横线处要填的词必须能够和“日积月累”、“不断求知”构成并列关系,也就是这个词要能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学习、一点一滴积累的意思,对应到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孜孜不倦”符号要求。

  综上所述,在做选词填空题的时候,要留意顿号的指示作用,考虑上下文词语的并列关系,根据已知词语和并列关系,推测未知词语,这种解题思路是值得考生重视和借鉴的。

  答题技巧三:问号

  问号是语气语调的辅助符号工具,在行测言语考试中,比较有效的是反问和设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却暗含在反问句中。

  例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C )

  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很明显,这道题目出现了较多的特殊标点和数字,这些都是典型的举例子的标记,属于分说部分,重要的是,段尾出现了一个设问句。所以这道题目只要抓住了最后一句话中的问句,就会发现是一个有问有答的设问句,解决问题的答案很重要,“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因此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

  例2: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9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8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D )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文段共三句话,且每句话均有数字,所以各句并非典型意义上的举例子。除此之外,发现第二句有一个一般疑问“怎么办呢?”之后细说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行文结构中,解决问题的句子是文段的重点,所以答案就在问号后面,即中国古代如何解决中国自己的阴阳历差异问题的。所以答案应该是选D,而并非将中国古代与古代希腊进行比较。

  除了上述提到了冒号、顿号、分号、问号以外,还有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也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锁定文段关键信息,要求考生朋友在备考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并结合具体真题融会贯通,如此以往,可以帮助我们大大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

1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