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答题技巧 >

十个例子教你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时间: 广达2 答题技巧

  按照一定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答题的速度,还能提高准确性,对于考试来说掌握答题技巧就是在提高分数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第四桥

  萧立之

  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

  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象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②作者为什么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技巧运用】

  第一步,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意。“自把孤樽孹蟹斟”

  “一江秋色无人管”是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其中“自”“孤樽”等词是关键。

  第二步,用精练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

  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可以概括为: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 回

  林景熙

  梦回荒馆月笼秋,何处砧声唤客愁。

  深夜无风莲叶响,水寒更有未眠鸥。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意境型的题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②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地特点来分析作者地思想感情。

  【技巧运用】

  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诗中描写了“荒馆”、“月”、“砧声”、“莲叶”、“鸥”等景物。诗人在一个秋天的月夜,借宿在驿馆之中,捣衣的砧声撩起了诗人思乡的情绪,夜深却无法入眠,“深夜无风”,何来枯荷的响声,原来未眠水鸥也辗转反侧,弄得枯荷沙沙作响,使人听了倍感孤独伤感。

  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诗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可概括为:幽寂、荒凉、冷清。情景的氛围特点可概括为:凄凉悲怆。

  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种环境中的人应是愁肠百结、乡思无限,应是孤独、寂寞、伤感。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歌开篇便如愁云乍起,“荒馆”、“月笼秋”展现了秋月惨淡、客馆荒凉的景物,阵阵捣衣声更是触发起无限的愁肠。尚未入睡的欧鸟在莲叶中辗转反侧,正是愁肠百结、彻夜不寐的诗人的自况。景物描写营造出凄凉悲怆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异乡漂泊的离愁别恨。

  例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 亭

  林景熙

  清秋有余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炼字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地是哪个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地艺术效果。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第三步,结合诗歌地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地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技巧运用】

  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评析“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实际就是表明,这两个字用得好,所以表明好与步好的看法这一步实际可以不谈。

  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二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穿”字是穿梭行走。“数”是细数。

  第三步,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二字所描述的景象。“穿”字描写了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的情形。“数”形象地道出了诗人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地神态。

  第四步,说说这两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地情绪,“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第五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迈上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怀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诗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

  ②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技巧运用】

  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第三步,从该字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使诗歌内容虽多而集中。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绪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答: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鉴赏语言风格型的题型。这种题型最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③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技巧】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技巧运用】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感情朴实,流露自然。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1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