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各学科答案 > 语文答案 >

2015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表达技巧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时间: 春燕2 语文答案

  语文只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来使用的 ,它不是指代语言文字 ,不是交际工具 ,不具有工具性 ,工具性不可能成为语文的本质特性。语文成为政治和别的学科教育的工具只是一种误导 ,是人们强加给它的。学习啦小编整理了2015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表达技巧一轮复习题及答案,供你参考学习。

  2015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表达技巧一轮复习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遇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题干没有明确指出诗中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因此,考生在解题时,第一步就是要明确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诗歌中的抒情方式一般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种。第二步就是要明确两首诗歌抒发的情感,从唐诗“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中可知,本诗抒发的是游子思归之情,而写菊就是借景抒情;李诗主要展现了“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 无人采摘的菊的形象,写菊实则是在写诗人自己,诗人只不过是借菊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志,因而是托物言志。

  答案:唐诗借 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 的际遇。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夺得胡儿马。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③,舍我其谁也?

  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遭贬,赋闲在江西农村时所作。②李蔡:李广堂弟,才能平庸,元朔五年被封为乐安侯。③力田:汉代掌管农事的小官。

  (1)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

  (2)反语。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 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首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抒发了作者对书的喜爱和乐于读书之情。

  (2)一是用典,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写出了读书使人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二是比喻,勤奋攻读让人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吹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

  4. 阅读下面的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鉴湖

  徐渭

  浅碧平铺万顷罗①。越台南去水天多。幽人爱占白鸥莎。  十里荷花迷水镜,一行游女惜颜酡②。看谁钗子落清波。

  注:①罗:指罗绮。②酡:饮酒后脸色变红。

  (1)诗歌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

  (2)请分析词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游女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描绘了平静无波、一望万顷的浅浅的湖水像一匹巨大无边的罗绮平铺开来的画面。

  (2)动作描写,如“迷水镜”这一动作,体现了游女们的天真活泼。神态描写,如“惜颜酡”写出了游 女们看到自己微红的脸时娇羞的神态。细节描写,“钗子落清波”这一细节描写展现了游女们的活泼可爱。衬托,用雅兴逸致的幽人来衬托 天真活泼的游女形象。

  5. 阅读下面的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美人• 赋虞美人草[注]

  【南宋 】辛弃疾

  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 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注:本词写于作者在山东参与抗金义军兵败南归之后,希望得到南宋朝廷重用,重回北方征战。但朝中却无人体味作者想法,他只好暂处镇江挂一闲职。

  上阕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注意从上阕整体判断,不要只看细枝末节。通过“当年得意”和“悲歌”可以看出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要注意对比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对比点。

  答案:示例: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开头两句写项羽当年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三、四句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又由项羽写到虞姬,突出项羽身败而死的悲壮和虞姬以死相酬的精诚。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宝公塔①

  王安石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②筇(qiónɡ):竹杖。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题干明确了鉴赏的具体诗句,但没有明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出诗句“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所用的表现手法。句中的“岑寂”与“声”说明诗句运用了反衬(或以动衬静)的手法,在寒夜月光之下,乌鸦“寒影对翻”则说明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答案:衬托的手法。“鼠摇”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动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鸦飞夜空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却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 色的明朗。

  以上学习啦小编分享了2015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表达技巧一轮复习题及答案,你学习了吗?

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