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语文 >

如何上好一堂课语文

时间: 如英2 初三语文

  我以为,一个语文教师的眼界应该开阔,要像余老师那样要多做一些资料积累的工作,这样备起课来便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在余老师的教学研究里,有这样的一个工作,那就是对“教学案例与资源”进行有序积累。从余老师的言谈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余老师文化底蕴的丰厚,从余老师讲课娴熟的课堂驾驭技巧、举重若轻的态势、旁征博引的宽广度,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案例与资源”有序积累,分类整理的重要性。余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昭示我们:一个成功教师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

  创意

  余老师反对照搬别人的教案,主张有自己的教学创意。他所说的创意,就是说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整合信息的基础上,创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情、学情的教学案例来。这样的创意,缘于教师独道眼光,要求教师能找准一个好的教学支点,抓住一两个主问题,带动全篇的学习。这样的创意,往往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余映潮语)这样的创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与成功的喜悦。讲《观舞记》,余老师抓住“舞”这个牛鼻子,用“舞的引入”、“舞的感知”、“舞的品味”、“舞的迁移”一以贯穿。他从“学法体验”的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艺术性赏析”、“集体式评说”来建构教学。用“轻松走进,踏实走出”的方法,组织教学;用“开拓视野,细化操作”来组织教学。用雅致一词引领学生诵读,在读中去体味,用“民主合作”与“集中探究”的形式,来解决疑难的重点问题。

  上好一堂课语文之课中演绎

  3、 自然

  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往往有一、二、三、四这样的教学流程,这个流程的设计容易出现简单堆砌、不便操作的现象,最让无法忍的是刚刚开课,便无端出现一个“认读字词”,“作家背景简介”。这里的自然,是指时间的分配合理,过渡无痕引领,各块知识间自然融合。更是指教学板块的推进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与阅读期待。 在余老师《观舞记》的课例中,他设置了“学生独立勾画(生字、雅致二字词语、生动的四字短语)、“自读课文,美文赏析”、“范读课文,尝试新发现”、“小组合作,感悟美点”的环节。它明显地激励着学生去关注文本,保留兴趣。将阅读与写作的讲解捆绑在一起,问题更加集中。变单纯的阅读,为阅读写作合二为一,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深度性、实用性。这样一来,便更能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更是教得自然,学得轻松。

  4、 丰美

  所谓丰美,是指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设置一些具有语文味道,极具美感,形式多样又主次分明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大面积,长时间地占有课堂,让课堂生机勃勃。余老师在课堂上设置这样的活动:如: 读的活动:讲《观舞记》,对课中材料进行了改编式的艺术化处理,让全体学生艺术性诵读。余老师在课中充当朗读向导,让学生们在他的指引下分块朗读前行。 说的活动:讲《观舞记》时,余老师说“印度舞之美是别具特色的,然而舞蹈之美,还靠我们去用心灵体会!将有型的文字幻化成优美的舞姿,用心灵去感受舞者之美。请你用语言,用肢体动作去描绘舞之飞动的美。 演的活动:在《观舞记》的课堂上,余老师让学生们用肢体语言,甚至用图画、表现舞之灵动的美。 评的活动:在这节课上,余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读、注、议、评”活动,在作文评讲课上,余组织了答记者问式的作者、代表、组员、老师的多方互动是评点活动。 余老师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会过多过滥,它往往出现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因不同的活动,产生了不同的课型,如说读课,写读课,演读课,练读课,品读课,评读课等等;有不同的活动,课堂也就有了不同的美感。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活动,一般不是独立进行的,往往是交互穿插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充分显示了余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5、 激情

  面对情感丰富的文本,面对朝气蓬勃的初中学生,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激情,是不言喻的。我们常听人说,有的老师往台上一站,举手投足之间就像一个老师。这里面恐怕跟激情有很大的关系吧。 那么,语文课堂的激情是什么呢?我从余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了答案,我以为是老师那满含的微笑,是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是那脱口而出富有才气的谈吐,是那信任与鼓励的眼神,是那会说话的手势,是那忘情的、会心的、痴迷的投入……

  本期我在这样为自己寻找语文课堂的激情: 我随时注意自己的手势与肢体,让它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情态。

  我变着声部,满怀激情地为学生变读《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变色表演,我用滑稽的动作为学生表演《窃读记》中的连串动作。我满怀赞美地对学生的美文、精彩发言作激情评点。有时候,教师的教学激情,还在于能够精心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置三个左右的教学高潮来,用一波三叠,富于美感的课堂来,体现着对学生的深切的关怀。

  如:在讲《观舞记》时,余老师营造了逐级提升的 “画面变读”,“美文艺术朗读赏评”,“美文艺术再现表演”三个教学的高潮。 在讲课时,余老师先为学生当向导,对课文进行三次导读,颇有新意;然后组织学生对富有表现力的句段进行品析,用精心设计的与激情评点,迎来了学生的掌声;最后更是将课文用三次集美的,情感逐渐加浓的方式来齐读,让教学氛围达到了最高点。

  6、 机智

  语文课堂呼唤教师的教学机智,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呼唤教师的教学机智。这里的机智,可以理解为教师在课堂上临时的急中生智,能显示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我以为,教师的教学机智应该包括一堂课的短效机智,也包括一个阶段教学中的长效机智。一堂课的短效机智,大家是比较熟悉的,它可以是教师如何接近学生,可以是巧妙地设计导语,可以是智慧地进行对话,可以是灵活地处理学生的回答,也可以是无痕地设置过渡与引领,还可以是聪明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如:余老师就大家容易忽视的课前交流进行一点例说。 实验中学讲《观舞记》课前的开场白——余老师说:“今天,我是第一次来实验中学。 “刚才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我觉得大家很会学习嘛。拿到我发的纸后,有同学便开始读背了,还有的同学马上找到了出处,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习惯。今天来上课,有很多学生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他们让我来打探一点情报,看看大家有什么学习的高招。何止是他们,其实我也想知道呀!希望大家在课堂上不要保守,尽情展现哦!不会让我完不成任务吧?在作文评讲课《叙议结合,叠加反复—学用一种表达生活感受的作文构思方法》课前的开场白——这节课我们要录像,请大家课堂上,积极的发言,认真的思考,踊跃的参与,将为我们留下美丽的瞬间,好不好?(用潜在的奖励吸引学生)

  以上说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发生在一堂课中的教师机智,而我认为我们教师更应该用心研究一下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几个学年内的教学中的长效机智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个开始接班时,学生对自己还挺感冒的,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学生便开始厌倦了,淡漠了,甚至是逆反了。应该说,出现这种现象是很普遍的,也是很正常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保鲜,让师生间出现了审美疲劳。怎么进行师生情感保鲜呢?我在本学年有意识地进行了如下尝试: 用风趣的自我介绍迎得第一印象(见博文《开学了请亮一个好像》)→“……我对你”的书信交流与深情的回信加深三方了解→不断地创新阅读与作文课型,避免单调乏味,让学生对自己佩服→利用家长会、博客、活动等展现自己的才情,吸引学生→组织看电影、听音乐、课本剧表演、击鼓传花背诵、情境剧表演、主题阅读、答记者问作文、作文快报等调节补充情感养分→在博客上建立“每周语文大家谈”栏目,建班级QQ群等形式产生新的情份。 这样一连串的过程,让学生在一个既熟悉,又捉摸不定,既清晰又有点朦胧的师生情感中生态地前行。我建议在师生情感出现疲劳症状的老师不妨在情感保鲜上动动脑筋!

  上好一堂课语文之课后练思

  7、 余韵

  一堂课上完了,余老师没有夹着书一走就算完事了!语文的课堂教学也需要作业,也呼唤训练。只不过语文的练习应该有语文的味道。 余老师把语文的练习应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所以他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作业设计中有雅词摘抄、名句积累、精段记诵、文法学写、快乐读写等积累式的任务。同时,在他的课堂上也不乏素养形成式的任务。 如学《明月几时有》后,仿写一首有关明月的词,学《我的叔叔于勒》后,发挥想像,表演《那个人像于勒》的课本情境剧,学《戏剧单元》后,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公输》,学完九上诗词后,他教学生画诗词经纬,组织学生用“击鼓传花”的形式检查背诵,学完《香菱学诗》后,他组织学生看《红楼梦》,并看电影《红楼梦》片断,学完《安塞腰鼓》后,他组织全班学生设计朗读,并进行全班演练……

  8、 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经历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亲身体验后,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些深切的认识,这时,我们便可以写教学反思了。可以说,写教学反思,是现代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余老师这样对我们说,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说, 写教学反思可不拘形式,可以是在上完某课后,随即在教案后记下的一些零星的感受:如教学程序的创意叙说,时间分配的处理,课中活动的调整,教学亮点的呈现,新的发现与思考,教学案例的再次简化设计等。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后,将用过的教案保存下来,便成了一个很好的资料库。这样,下次再进行同篇课文教学时,拿出来参考,就会很快找到感觉,少找弯路。(他一直保有写课后反思的习惯,变学校要求写为自己主动写。因而他也有了保存旧教案的习惯,他保存了参加工作来的所有教案,它们成了我个人的又一资料库。) 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向前跨进一步,写教育教学博客,将零星的反思,进行放大,进行规律提取,形成20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小论文,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向教学研究迈进了,也意味着我们已开始成为研究型的教师了。

  有意思的是,在写教学反思的过程中,余老师做了一些定向研究。如诗词诵读的八种课型,复习课的三种课型,作文课写、改、评课型(上过示范课)等。

  当我们带着自己的两类教学反思,再次走进新一轮的课案设计时,我们也就进入了新一轮的“八”字循环,在再一次的“视野”“创意”“自然”“丰美”“激情”“机智”“余韵”“反思”中,我们也就为自己构建了一个生态的语文教学之链。

  正像学无定法一样,教无止境!我将以余映潮老师为榜样,在教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用实践去体悟怎样上好一堂课!

看过“上好一堂课语文”

4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