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初三物理 >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时间: 如英2 初三物理

  总之,应用物理知识题就像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的一些常见事物上面画了个“?”,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观察对象和思考的方向。事实上我们天天生活在物 理世界中,身边到处都有物理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为什么水会流动?为什么空调器要装在高处?什么是近视眼?天上为什么会打雷?什么是温室效应?等等, 这些决不止“十万个为什么?”。只有我们平时多观察,勤思考,才能真正学到有“物”的物理,才能为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

  应用物理知识题都是生活和社会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用生活中的语言来表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而不是用物理名词、术语直接给出的物理模 型。它把物理知识隐蔽在实际事物之中,巳知条件或待求的实质问题常处于隐蔽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套用物理公式求解。这些都是与平时的练习题和试题的不同之 处。所以,解应用物理知识题,首先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用物理名词术语显现出它的物理真面目,再找出这个物理问题与哪些物理概念、规律有关系,即 找准解题的理论依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缸外壁“出汗”;卫生球日久变小。这些现象是否是升华?冒“白气”、“出汗” 等都是生活语言。首先要转化成物理术语,与物理概念、名词联系起来 冒“白气”实质是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水缸“出汗”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露。卫生球日久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跑掉了,这 就是升华现象。

  对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抓问题的实质进行合理的简化成物理模型。例如:家用电饭煲可以转化为图1的物理模型;家用电吹风机可以转化为图2的物理模 型;通过这样的实物与物理模型的转化,就可以将复杂的实际问题变为一般物理问题进行解答了。由此可见,顺利完成由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是解应用物理知识 题的关键一步,迈出这一步就是解题成功的一半。

  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准确熟练运用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基础知识是指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规律组成的知识体系。解答应用物理知识题必须以物理基础知识为依据,对生活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解释、判断或合理的解决。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应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准确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克服主观猜想和乱套公式。例如:一辆汽车高速奔驰时比低速行驶时,两种情况相比,哪个惯性大?有的学生认为“高速惯性 大”。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惯性概念的真正涵义。又如:足球运动员用200牛的力一脚把球踢出10米远,运动员做了多少功?有的同学竟然得 出:“W=FS=200牛×10米=2000焦”的错误结果。概念没有理解,物理过程还不清楚,就乱套公式,是出现上述错误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对于任 何实际问题都要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以物理概念、规律为依据进行分析,不能乱套公式,更不能“想当然”地主观猜想。

  2、灵活、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避免犯顾此失彼和片面武断的错误。例如:公路上的路灯最佳联结方法是 联。同学们很熟悉路灯的情景:晚上同时亮,白天同时熄灭。很容易想到是“串联”。从原理上分析,串联、并联都是可行的,但从实际考虑,串联不是“最佳”的 方法。其原因是:一旦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全部路灯都会熄灭,故障难以查寻。又如:一只白炽灯灯丝断后,重新搭上使用,灯泡会更亮,但很容易在搭接处再烧 断。怎么样解释这个现象呢?这是我们日常熟悉的现象,要弄清其原因,就要求我们明确灯丝重新搭上使用时,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这些物理量与现象之间的联 系如何等。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就可以在P=UI,P=I2R和P= 等公式中选择合适的进行判断了:首先,灯泡的灯丝烧断后,重新搭在一起使用时,灯丝的长度减少,电阻减少,在工作电压U一定时,由公式P= 可知这时电灯的实际电功率增大,所以灯泡会更亮;其次,这时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比额定功率大,灯泡就容易烧断,由于灯丝在搭接处存在接触电阻大,由公式 P=I2R可知灯丝在搭接处的实际电功率比灯丝的要大,所以,灯丝很容易在搭接处再次烧断。

  总之,同学们只有在系统地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勤观察、多思考,又注意加强知识应用的训练,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才能将物理知识学活、用活,从而学到有“物”又有“理”的物理知识。

看过“初中物理竞赛方法指导”

47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