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初二语文 >

临清初二语文期末试题(2)

时间: 如英2 初二语文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完成12~13题。(6分)

  自袁州还京行次安陆,先寄随州周员外①

  唐·韩愈

  行行②指汉东③,暂喜笑言同。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

  面犹含瘴色,眼已见华风④。岁暮⑤难相值⑥,酣歌⑦未可终。

  【注释】①袁州,今江西宜春,诗人被贬之地。周员外,周愿,字君巢,贞元十一年进士,曾与韩愈同佐宣武节度使董晋幕府。②行行,风雨兼程、一路轻骑快马赶。③汉东:即随州。④华风:中原地区的风土民情,古称中原为华夏,蔑称南方为蛮。⑤暮:既指年终,又含年岁已晚之意。⑥相值,相遇。⑦酣歌,尽兴歌唱。

  12.请结合诗文注释,赏析“行行”和“指”在诗句中妙处。(3分)

  答:“行行”就是风雨兼程、一路轻骑快马赶路的意思,“指”是快速的意思,充分流露作者急切回归的心情。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炼字”考点。“行行”的意思在注释里有解释,难度不是很大,就是风雨兼程、一路轻骑快马赶路的意思;“指”字在《己亥杂诗》一句“吟鞭东指即天涯”已有涉及,是“快速”的意思,表现了诗人急切回归的心情。评分标准:能够解释词语本身,可得1分,延伸到诗人的情感计1分。这类题型一般从以下四个角度设题: (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古诗词鉴赏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13.下列赏析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B)(3分)

  A.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勾画两种心情:即与周君巢的亲密无间的友情,结束贬谪生活、重新回到长安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B. 前四句着重写与周君巢的友情, 后四句重点在描写自己回归长安的过程和心情。

  C. “雨雪离江上,蒹葭出梦中”一句勾勒出一幅风雨兼程的回归图,与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整首诗层次分明,诗人与朋友之间亲昵之状如在眼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B选项是对诗的内容把握的错位,前四句着重写回归长安的过程和心情,后四句重点在描写自己与周君巢的友情。古诗词鉴赏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阅读《记旧本韩文后》,,完成第14~16题。(9分)

  记旧本韩文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①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②其家。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③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释】①尧辅,字公佐。秀才。 尧辅家是随州城南大姓,修有东园,园内竹木茂盛,亭阁精致,他家里藏书较多,且十分好学。②游,玩耍。③雄,雄奇。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 见其弊筐贮故书在壁间 邻有敝舆而欲窃之(选自《公输》)

  B. 未能悉究其义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选自《出师表》)

  C. 无次序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选自《陈涉世家》)

  D.徒见其浩然无涯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选自《岳阳楼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虽然是课外材料,但都是我们在教材里学习过的。A选项的“弊”是“破旧”的意思;B选项“悉”是“都”的意思;D选项“涯”是“尽头”的意思;C选项“无次序”的“次”是“次序”的意思,“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次”是“编入,编次”的意思。故选C项。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答:(认真仔细地)阅读它们,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此句话要抓住的关键词语有“之”“见”“其”“言”“而”,“深厚”“雄博”只要准确的把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即可。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6. 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少年欧阳修性格特点。(3分)

  答:刻苦好学、视书如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评价能力,属于开放性题。 本文主要是介绍欧阳修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事迹,表现了欧阳修的勤奋好学的精神。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2)第二类解题方法—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又该如何云改正或抵制。

  【翻译】我年幼时家住汉东,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有学问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是)州郡南边有一大户人家姓李,他的儿子叫李尧辅,十分爱好学习。我在儿童时期,常常到他家玩耍,看见他家墙角一只破烂的竹筐里贮藏着一些旧书,我打开它来看,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共六卷,它们已经乱七八糟没有次序。于是向李氏求取这部书回家,(认真仔细地)阅读它们。发现该书见解深刻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因年纪还小,不能全部探究它的意义,只是看见它浩然无边,十分怜爱。

  (三)阅读《读书如登山》,完成第17~19题。(9分)

  读书如登山

  李裴

  ①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天高云淡,凉风习习,眼底尽收筑城美景,顿觉“山高人为峰”,慨叹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由是想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岂不如登山?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

  ②读书之初,如登山上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上大学第一堂写作课,老师就出题:《书》。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到“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从“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到“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如意欲前往名山大川的激动,读书的理念深深刻在了脑海里,伴随着学习、工作和生活,凭兴趣读书转向了自觉读书。

  ③品味书籍,如登山途中。时而平缓、时而陡峭,有时驻足观望,有时边走边想;时而舒缓,时而峻急,有时沉思默想,有时豁然开朗,这是登山与品书的节奏和乐趣。读不同的书,就如登不同的山,童谣里纯真的生活气息,诗词里万事万物的生动情感,武侠作品想象力的拓展,言情小说里的柔肠百结,科普读物的启人心智,历史演义的波澜壮阔,神算巫筮的千奇百怪……洋洋大观,充塞于目,不绝于耳,仿佛与先贤哲人对话,越数千年时空交流,不由叹息古人为何教诲后进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一点可以肯定,书乃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人类文明延绵的基石。

  ④领悟书籍,如登山临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随着读书推进,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随之深入。古今多少事,尽在登高望远的灵心观照之中,却也是读书润物细无声的沉淀,于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提升自我。读懂一本书,就像攻下一座山。鲁迅的“投枪匕首”,叔本华“铺满炽热火炭的环行轨道”,马克思的“解剖刀”,毛泽东的“还看今朝”……林林总总,幕天席地,不解其意则如登山半途而归,不过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疑惑,不懈坚持终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⑤融入书籍,如登山归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读书,是读如何做人、读道德规范、读人类文明,“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阅历多了,“横看成岭侧成峰”,察古知今、明辨事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优秀文化传统中如鱼得水,用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来释疑解惑“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心灵”的关系,于是,沉浸在人类精神世界中,补足精神之“钙”,祛除行为之“垢”,筑牢思想之“魂”,浩浩然扬君子之风,卓卓然做有识之士。

  ⑥世上没有登不尽的山,只有读不完的书。书中有你不知道的知识,有你不了解的世界,有你要追寻的梦想。找一本好书,畅游在文字的山谷沟壑间,穿越层峦叠嶂,更于平凡之中见真知、日常之中见深奥,以之延伸人生长度,拓展人生宽度,增加人生厚度,实现人生价值。 (来源:2014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副刊)

  1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答:山脚、山腰、山顶风景各异,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登顶的毅力,饱览无限风光。

  【解析】本题的中心论点十分明显,在文章的开头出现,只要认真阅读了文章,应该没有答题障碍。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18.简析本文的论证特点和论证思路。(3分)

  答:运用大量的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据充分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作者巧妙地运用“初读”“品味”“领悟”“融入”等动词组成短句形成四个分论点,阐述了读书的四个不同的境界,不仅仅观点鲜明,而且文章条理清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本题答案可以在文章的第一段里寻找,只是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答对“深秋登黔灵山“瞰筑亭”引发论述的话题”,(1分)能够说出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通过中心句归纳分论点,同时四个分论点的用词有明显的变化,即“初读”“品味”“领悟”“融入”表明读书的四种境界(1分)。使用中心句的作用是: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本文的四个分论点就是四个段落的中心句,可以使文章有条理 本文每一段都用多条名人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据充分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论证的思路分两个方面去组织材料。开头的内容有:①提出中心论点;②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①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②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④补充论证了……。(有时候会考查这方面作用,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19. 作者说读书如登山,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像登山?让人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3分)

  答:人生的经历也如同登山,青少年是人生的开始,如同山下;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的经历,如同山腰;进入老年,有了丰富的经验,如同山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拓展能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语段里的四个阶段,都值得同学们去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近几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探究题一直在增加,试题中经常出现“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的题型,回答此类问题时,不管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有创见或见解精辟,表述清晰流畅”,能自圆其说,就能得满分。这样的题目答案不惟一,我们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总之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情感,但有一点是需要考生注意的,那就是世界观要正确,情感态度要积极。。答题思路:①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 ②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四)阅读《孔雀是美丽的》,完成第20~24题。(17分)

  孔雀是美丽的

  沈嘉禄

  ①朋友请我去松江转转,顺便去一“土豪”家吃个饭。朋友说:“那个家伙最近从海外买回一批外销瓷,你去看看吧。”

  ②车少路顺,很快到了佘山脚下的独栋别墅。客厅里已聚集了多位客人,西餐桌上青花粉彩琳琅满目,我拿起一个青花盘子看了看,再翻过来看了看,又问了价格,马上表态:“好东西,便宜!”

  ③土豪要的就是这个结论,你跟他说得太多也白搭。瓷器归位,台布铺好,午宴就开始了。冷菜过后上了一道烧烤,满屋飘香,从形态上看像是烤火鸡。女主人热情洋溢地招呼大家:“趁热尝尝,这是烤孔雀!”

  ④哇,筷子差点落地。座中有美女说:“孔雀是保护动物,吃了不好吧!”土豪说:“这是从我朋友的饲养场里拿来的,他那里养了许多孔雀、大雁和野鸭,我在那里吃过炖汤的,味道一般,这次就叫厨师做成烧烤。来吧!”女主人又补充说:“这只孔雀到了我们家一直死样怪气,今天早上厨师准备杀它时,它突然冲着厨师开屏了。要是被我看到,也许会刀下留情,但我们的厨师执行力是很强的,拍马屁不管用,照样手起刀落。”

  ⑤这时门口传来一声尖叫。那是一个小帅哥,背着一把吉他,被汗水濡湿的一缕头发耷拉在白皙的额头上。这是土豪的儿子,一个文青,他不能容忍一帮土包子吞噬一只美丽的孔雀,而且是烤来吃。

  ⑥文青义愤填膺直冲二楼,猛烈的摔门动作将整幢房子都震了一下。一桌人表情相当尴尬。“大家快吃,别去管这个小赤佬。”土豪说,“如果不是他自己要几根孔雀毛,我也不会去买这只孔雀的。其实孔雀跟鸡啊鸭啊一样的,都是给人吃的。”

  ⑦原来土豪从这批瓷器中挑了几只瓶子给宝贝儿子,文青根据不知从哪本外国小说中看来的规矩,认为应该在瓶子里插几根孔雀毛,于是才有了烤孔雀这个副产品。

  ⑧文青不肯吃饭,他母亲很着急:“沈老师,阿拉儿子是你的忠实粉丝,你去叫他下来吃饭,他是会听你话的。”在众人的推举下,我只得上楼试试。文青买我面子,开了门,让我侧身而入。“沈老师,想不到你也会吃孔雀。”

  ⑨我解释说:“我没有吃。起先我以为是火鸡,后来得知是孔雀,就将筷子放下了。现在中国人富裕起来了,食谱空前丰富,但我也知道有些禁忌是必须遵守的,包括不吃孔雀。”文青马上说:“孔雀东南飞啊!印度还有孔雀王朝!孔雀是很有灵性的,看到穿着漂亮的女人就会开屏,那是在表示爱意!”

  ⑩ “是的,是的,你说得太对了。”跟下一代顺利沟通是一件愉快的事,于是我跟他说起自己不吃孔雀的理由:“我们这一代人是饿过肚子的,所以对食物有一种巨大的贪婪,什么都敢吃,10年前有一次出差,主人请我们吃——你知道是什么吗?鸳鸯宴!什么红焖鸳鸯、辣子鸳鸯、炸鸳鸯舌……摆了一台子。我坚持不动筷子,棒打鸳鸯已属心狠,怎能再从它们身上追寻口腹之乐?还有一次在外面,主人请吃全驴宴,驴耳朵、驴鼻冲、驴口条、驴灌肠、驴肝、驴肾、驴鞭之类一股脑儿端上桌来,或清汤白煮,或浓油赤酱,我光吃蔬菜不吃肉,趁别人劝酒时就溜到院里透气,看到马厩里整齐地立着十几头驴子,黑身白鼻,面目和善,我走到哪里,它们的目光就跟到哪里。”

  (11)“沈老师你别说了,我相信你是有爱心的。我们下楼吃饭去吧。”文青又拿出我两年前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叫我签名,最后我说:“瓶子里的那几根孔雀毛真是漂亮啊!”

  (12)“那当然,你看它们多么光亮!告诉你,必须从活的孔雀身上拔下来才对,孔雀一死,尾巴上的毛最早失去供血,效果就差多啦。”文青果然是文青,有点贵族腔调啊!

  (来源:《读者》2015年第一期)

  20.文中说孔雀石美丽的,这种美体现在哪里?(3分)

  答:孔雀是很有灵性的;孔雀的羽毛可以装饰花瓶;孔雀开屏是爱意的表示;孔雀是人们心中美的象征。(答对3条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从 “我”和文青的对话里可以摘录相关的句子作答。在浏览阅读材料后,要学会能以最简洁的语句反映出这个材料主要叙述的内容,这样就会对选文有一个正确的总体印象,以利主题的把握。其方法是“谁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在描写环境时有什么作用。(3分)

  答:“琳琅满目”表现了主人家里陶瓷品种的多,色彩的艳,从侧面表现主人的“土豪”的身份,俗气、炫富。

  【解析】先要理解“琳琅满目”的意思(1分),再结合上下语境来理解词意,与人物身份、性格联系起来,就可以答题了(2分)。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跳读,迅速找到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弄清上下句具体语境,弄清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寓意,就会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只是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② 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22.“我”和文青不吃“孔雀宴”的原因是一样的吗,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不一样,“我”不吃“孔雀宴”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孔雀是受法律保护的动物,吃孔雀是违法行为(0.5分);二是孔雀是美丽的,不忍心破坏心中的那份美(0.5分);第三是“我”对生命的敬畏(1分);文青不吃“孔雀宴”主要是感觉孔雀的美不忍心去吃,其次是他喜欢把孔雀的毛插在花瓶里供自己欣赏(1分),他对孔雀的认识时肤浅的(1分)。

  【解析】此题既要从文中发现表面的意思,更要从把握中心的角度去考虑,不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否则回答问题就抓不住实质性的东西。特别是我与文青的不同点,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也是失分点,这一题没有抓住实质性的字眼,后面的第24题就无从回答。

  23.“文青买我面子,开了门,让我侧身而入”一句中的“侧身” 一词用的好,试分析其好处。(3分)

  答:“侧身”形象表现文青虽然答应让我进入,但门开的不大(1分),保持一点戒心(1分),同时准确表现了我们能够进一步沟通有了可能(1分)。

  【解析】第一步理解词意;第二步“侧身”表明身子不是直接进去的,说明门没有完全打开,第三步暗示我和“文青”之间还有心理距离,但沟通是有可能的。

  24. 文中有多处这样的描写“‘那当然,你看它们多么光亮!告诉你,必须从活的孔雀身上拔下来才对,孔雀一死,尾巴上的毛最早失去供血,效果就差多啦。’文青果然是文青,有点贵族腔调啊!”。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文青的?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文青这个人物形象。(4分)

  答:细节描写(1分)。文青其实是一位“愤青”的代表(1分),他对孔雀是美的认识是肤浅的(1分)、虚伪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挖掘信息的能力,属于较大难度试题。很多学生估计回回答是语言描写,其实隐含的是细节描写,学生必须统揽全篇,透过字面意思,去挖掘更深的内涵。如“文青果然是文青,有点贵族腔调啊!”一句。

  三、作文(50分)

  25. 2015新年前夕,通过CCTV等媒体,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点赞”一词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大家上网查询其意思是:“点赞”为一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后引申为对某个内容(比如一条贴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或某人表示赞同、喜爱。实则,在网络上面其点赞数量表示“人气”,即有越多越好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更新变化,现在点赞一词也可以表示为加油,支持等含义。

  在我们生活中,家长的疼爱,有老师的培育,有同学的帮助,这些都流淌在我们的心尖。在此,老师建议你把这些也流淌在你的笔端,用你的笔点赞一下身边的人。请你以“为

  点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熟悉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作文。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⑤不少于600字。

  【结束语】祝贺你!你已经完成了整张试卷!希望你再仔细检查一遍!好成绩一定属于你!

  【写作导航】

  此文题是材料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综合性比较强。要写好此文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即读材料了解“点赞”的意义,考试要重点把握“现在点赞一词也可以表示为加油,支持等含义”,这样写作的对象和范围就很清晰;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好把握的词语,作为写作的对象,便于材料的选取;搞清楚写作的体裁——写一篇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写在我们生活中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在写作中要学会适当的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增添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感染性。

  【范文引领】

  为梦点赞

  点赞,本是近几年网络上新兴的一种网民表达意见的形式。“这个微博有趣,赞一个”;“这条说说也太搞笑了吧,狂赞!”进而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促进友谊方式,给人勇往直前的力量。逐渐蔓延开来,成为评论或称赞一个人常用的手段:“亲爱的班长,给你点三十二个赞。”

  而点赞,到了我这里,又有了不同的意义。

  清晨,我独自地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眼前摊着画满红珠笔轨迹的试卷。双手重叠摆放着,眼神空洞。明明很努力了呀,可是这道题怎么会?——大大的叉子,零分。

  我开始陷入痛苦的沉思中:一定是方法出错了,可是错在哪了呢,会不会永远找不到读好文科的方法?我的脑子是不是天生适合读理科?越想越找不到答案,越想就越是迷茫。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永远那么大,兴趣与能力也总是矛盾。而且到现在,我还依然不知如何回复父母的问题“考得怎样?”

  我该怎么回答?说假话?你都没有能力考好有什么资格骗人。说真话?恐怕父母满怀的期望又得在一字一顿地阅读我的回信的过程中消磨殆尽了。迷茫中,手机一震:“考不好也没关系,不要像上次一样太伤心,让我们担心,明天就回家了,好吃的等着你。”后面还加了个微笑的表情。我的心弦不由得被触动了。想起那条感人的说说:对不起,从未让你们骄傲,你们却待我如宝。

  周末回到家,爸妈还是一如既往地给我鼓励:我就不信我儿子会读不好,会没有能力读好。以前可以,现在也一定可以!这样的鼓励,就像是在给我点赞,为我的能力点赞。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同学聊天,他们也还是像以前一样支持我,相信我,为我点赞。他们相信,终有一天我能重现江湖,叱咤风云的。

  感谢你们,不管我的人生是起是落,依然在背后挺我,不管我优秀与否,依然默默为我点赞。你们的点赞,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强大的自信,让我继续向着梦想的方向狂奔。

看过“临清初二语文期末试题 ”

4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