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成语 >

关于读书的成语精选

时间: 如英2 学习的成语

  关于读书的成语: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

  白面书郎: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出处】唐·白居易《重过秘书旧房因题长句》:“昔为白面书郎去,今作苍颜赞善来。”

  白面书生 :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第八》第三卷:“盖须切磋起明也。见闭户读书,师心自是。”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原意是独自学习,而不与别人切磋。后也用以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博览五车: 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真个是: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出处】《汉书·贾山传》:“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成名于外。”

  才贯二酉 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出处】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

  朝经暮史: 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出处】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敢则是朝经暮史他可便广览群书,多知故事。”

  穿壁引光: 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春诵夏弦: 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唇腐齿落: 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刺股读书: 比喻刻苦攻读。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大璞不完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箪食瓢饮: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读不舍手: 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读书得间: 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飏翁!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读书君子: 旧时称有志操有学问的人。

  读书三到: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读书三余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出处】《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读书种子: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书种文种》:“山谷云:‘士大夫子弟,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当名世矣。’”

  废书而叹 :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出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焚膏继晷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滚瓜烂熟 :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含菁咀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同“含英咀华”。

  【出处】明·张居正《赠吴霁翁督学山东序》:“今世学者,含菁咀华,选词吐艳,盖人人能矣。”

  含英咀华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出处】唐·韩愈《进学解》:“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画荻教子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据鞍读书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出处】《渊鉴类函·驴三》:“江邻几调蓝山尉,骑驴赴官,第据鞍读书,至迷失道,家人求之乃觉。”

  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出处】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匡衡凿壁 :后以之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琅琅上口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凌波女史》:“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立地书厨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立地书橱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两脚书橱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出处】《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磨穿铁砚 :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目不识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目不知书 :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同“目不识书”。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囊萤照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照着读书。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照书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出处】《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牛角挂书 :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牛角书生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出处】《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七行俱下 :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穷愁潦倒 :穷愁:穷困愁伤;潦倒:颓丧,失意。穷困愁苦,失意消沉。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意志消沉。

  【出处】清·无名氏《都门竹枝词·教官十首》:“盘费全无怎去家,穷愁潦倒驻京华。”

  然荻读书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刘绮,交州刺史勃之孙,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读。”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出处】《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诗礼人家 :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诗礼之家 :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出处】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十年窗下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年读书 :指长期努力于学业。

  十年寒窗 :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出处】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十行俱下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南史·梁本纪下》:“读书十行俱下,辞藻艳发,博综群言,善谈玄理。”《梁书·简文曾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世代书香 :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家。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香人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落的耻笑。”

  书读五车 :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书生之见 :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出处】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23674